当前位置:杂志首页 >> 精品导读 >> 正文

校园贷风险控制与数学模型研究

发表时间:2017年12月28日 浏览:60次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校园贷的成因及危害,然后通过数学中的复利模型,计算出常见的校园贷模式的本利和及年化率,进行定量分析,揭露校园贷实质上演变成了“高利贷”。最后提出校园贷风险控制的对策,即加强监管、对在校生拓展正当贷款渠道、加强学生经济数学知识和信用约束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数学模型;校园贷

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学生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缺少社会经验、盲目攀比消费等特点,针对在校生的“裸条”、高利贷频频出现恶性事件,给学校和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虽然有关部门已经明文规定禁止向学生进行消费性质的贷款,但是仍然还有校园贷平台暗箱操作,使不少学生上当,最后因为不堪背负高额的利息和放贷人暴力催交,造成家破人亡的悲剧。本文利用数学知识建立复利模型,通过模型的计算对常见的几种校园贷进行分析,计算出各自的年化率,指出校园贷暗藏的高风险。

一、校园贷的成因及危害

校园贷是指的互联网金融借贷平台、网上店铺或民间借款人为在校学生提供消费或创业等需求的小金额信用贷款[1]。校园贷往往利用虚假宣传影响校园环境,有些校园贷平台甚至雇佣在校生作为代理,以层层提成的传销模式进行推广。一段时间在校园的某个角落可看见张贴的“低息贷款”、“零首付贷款”等广告词,这些虚假的宣传对那些追求金钱和物质享受并且自制能力差的学生及其容易产生冲动,盲目消费,使得校园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污染了校园环境。校园贷兴起的原因:第一互联网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即互联网金融催生了校园贷平台的迅速发展。2015113日,有关中央文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互联网金融被纳入国家建设规划。在国家“普惠金融”的大背景下金融机构针对在校生的P2P平台,得到了迅速发展。第二大学生信用消费意愿强,有强大的消费需求。大学生这个群体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和新的观念,具有强大的购买力,但是他们的经济又依赖于父母,父母一般只提供学费和生活费。在集体生活中有些学生不自觉的在生活上相互攀比、超前消费。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正是基于这一点看上了高校市场这块“肥肉”。第三校园类金融服务始终处于不透明的状态,一些“正规渠道”无法满足在校学生消费需求[2]。部分学生只好通过非正规渠道获得贷款。校园贷实质上一种高利贷,具有高手续费、高利息、高风险等特点,有些不法分子明知学生自身不具备还款能力,还恶意放贷。如果在规定的期限不能汇款,就以更高的利息处罚或以新的贷款还之前贷款,使得原本数千元的贷款翻成万元甚至几十万元,陷入“连环贷”的圈套[3]。一旦学生不能还贷,就以威胁、恐吓等手段催交贷款,给学生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造成离家出走或自杀的后果。由于校园贷只要申请者提供学生证、身份证、家庭住址等信息就可以贷款,放贷标准低,因此带来违约风险很高。

二、校园贷的数学模型分析

校园贷平台以网络借贷平台和分期消费平台为主要方式,它们对应的是现金贷款和分期付款的形式。现金贷款涉及借贷平台、投资者和借贷者这三方,网络平台收取中介服务费。一般针对在校学生的这种借贷平台大多不规范,资金来源是自建的资金池或地下钱庄,脱离了金融部门的监管,肆意收取高额的服务费和利息,校园贷最后变成了专门坑害学生的“高利贷”。下面通过数学模型的分析求解,揭示校园贷暗藏的高风险。设a为借贷的本金,b为每期利率,n为借贷的期数,按复利模型计算借贷后每天的本利和。比如借贷a=5000元,收取20%的手续费,实际到手只有4000元。常见的利息按天算,每天利率b=0.1%,按复利计算。如借贷5000元,第1天本来和是5000*1+0.1%=5005元,第2天本利和是元,以此类推,第30天本利和是元,第60天本利和是元,第365天本利和是元.如果按实际到手4000元计算,年化率高达(7201.25-4000/4000=80%,这还不包括对按期不能还款者的一些惩罚性的措施,那样付出的代价会更大。而普通的商业贷款也不过年利率4.9%,可见,校园贷是多么的暴利和血腥。分期消费平台形式就是网络消费者以一定比例的首付(有的甚至零首付)获得商品,其后学生购物者再分期向购物平台提供者偿还剩余款项,这种消费模式其实是一种比较成熟的金融消费模式,但是现在大部分分期购物平台收取高昂的中间手续费和利息,也变成了“高利贷”,给学生的还贷造成了困难,让学生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利用学生在金融数学知识方面的不足,欺骗学生,冲动贷款消费。

三、控制校园贷风险的措施

(一)加大政府对校园贷的监管

政府必须出台相关法律,整理校园金融乱象,相关部门必须严格履行监管职责,加大对大学生校园贷的监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打破以往管理过程中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加强相关部门联合执法的力度,形成监管合力[4]。具体来讲政府的银监会、金融和工商部门对网络贷款业务应严把关,做好放贷人和借贷人的资质审核,做好网络监控,落实实名制。对顶风作案的金融机构或个人,加大查处力度。

(二)引进正规助学贷款渠道

国家已有的助学贷款只能解决极少数学生的贷款需求,针对在校生的合理贷款需求,要引进校园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作用,填补校园贷款的供求缺口。对贫困大学生开展精准金融服务,满足其以生活费、学费、培训费为主的贷款需求,同时考虑部分学生的消费需求,合法的开展金融服务,有效提供贷款。

(三)加强金融数学知识教育

在以往的教育中,对学生生活常识、金融理财知识比较欠缺,使得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开始接触社会,缺乏应有的辨别能力,容易轻信他人,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了大学生这一弱点,以“低息”、“无风险”为诱饵,致使学生上当受骗。因此,高校应该定期讲解金融数学知识,如单利、复利、连续复利、年化率以及一些理财的常识,提高他们辨别借贷平台优劣的能力。同时了解国家的贷款政策,寻找正规的贷款途径。此外,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财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量力而行,理性消费。如果学校或有关组织机构能够及时的对大学生进行校园贷有关平台的筛选和金融数学知识的培训,那么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鉴别校园贷平台优劣的能力。

(四)加强公民个人信用意识教育

相当多的大学生缺乏个人信用意识,盲目贷款没有考虑到后果,他们忽视了不良个人信用以及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一旦有不良记录,会影响个人信用,影响以后自己的生活,比如以后的贷款、甚至子女上学等等,学校可以利用社团或以报告讲座等形式讲解信用知识,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个人信用的重要性,提高学生个人征信意识[5]。总之,要控制好校园贷的风险,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形成合力,加强监管,同时引进正规金融机构解决学生合理贷款需求,同时要加强学生的金融数学知识教育,珍惜个人信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效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霍丹丹、郑联盛.校园贷的风险与防控[J].银行家,2017,(10):100-102.

[2]郑春梅贾珊珊.国内外校园贷平台比较及规制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9):81-84

[3]张智毅、杨火.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不良网贷事件的措施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8):95-96.

[4]吴昀霖.高校大学生校园贷的危害及解决对策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7(3):85-86

[5]陈倩.基于Logistic模型的大学生校园贷研究[J].商洛学院学报,2017(4):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