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研究
【摘要】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开展,与数学课堂常规教学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实践活动课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发展,而且为学生创造了丰富的学习内容,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相连,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充满实践性、创新性、探索性、快乐性,促进了小学生全面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本文旨在探讨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具体运用措施,以此实现活动课教学的成效性,推进小学数学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运用
目前,随着教育教学方面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数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局限了学生实践创新、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而小学生是祖国新一代的接班人,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操作,丰富数学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由被动学习向积极探索转变,展现小学生的创新探究精神,促进其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下面将从六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实践活动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教师转变观念,重视实践活动课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数学教学多以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为主,学生则需要大量记忆和练习来巩固知识.教学中缺少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忽视了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因此,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对新型人才的要求转变,教师也应转变教学观念,积极重视实践活动课教学.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探索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数学于生活[1].在实践活动课教学过程中,应依据小学生的兴趣需求以及特长爱好,积极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其主动探究、学习创新的精神.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课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和快乐,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于实际生活中.值得注意的是,实践活动课并不是让学生自由活动,脱离教学内容.应该依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恰当适宜的开展实践活动课,将实践活动与教学内容做到有机整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解决问题,实现实践活动课教学的目的.
二、学校积极配合,拓展实践活动教学资源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不仅需要教师的重视与实施,还需要学校的积极配合管理,提供教学资源与条件.学校要为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做好优化管理工作,使各个部门积极配合,其次要为教学的开展创造适合的教学条件,提供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场地,拓展活动课开展需求的资源.学校应做好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评价,积极进行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设计评比,对教师开展的实践活动课进行展示、总结和探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实践活动课教学落实到实处.
三、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课堂实践操作
在学校和教师的重视之下,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首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开展.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对教学知识的实践操作、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操作,感悟思考,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变得形象具体直接,体会到身边的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效率[2].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一”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上不同形状的积木,图形卡片以及形状各异的包装盒.教师让每组学生分别从这些实物中找到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以及球,分类别的摆放好.然后让各个小组分别总结这些图形的特征.这样学生在玩、看、摸、想的过程中就将本节课内容掌握了,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如,在学习“角的度量”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的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加深对角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使用量角器量出15°、30°、45°、75°、120°、160°的角,并用剪纸剪下来,感知这些角的大小,用这些角组合成更大或更小的角,加深对角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用量角器测量身边物体的角,如,课本、三角尺、折纸等物体.让学生感悟到身边的数学知识,更加的热爱数学,培养其实践操作、创新学习的能力.
四、拓展校园实践活动课,提升学生学习乐趣
除了在课堂上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课教学,教师也可以将校园作为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场地.小学数学中的一些内容进行实践操作需要更大的场地与空间,课堂就显的比较局限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在校园中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自主实践、探究发现,提升数学学习乐趣,促进教学内容的掌握和运用[3].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清晰明确的辨明方向,掌握判断东西南北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师可以让学生都到校园内,然后分成小组为其布置任务.一、写出校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都有哪些建筑.二、合作讨论画出校园的简单平面图,标明方向.三、围绕校园建筑设计指路游戏,在指定路线中显示方向.小组通过对任务的了解、探讨、完成,将使每一位学生对方向更加清晰和熟练,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丰富生活实践活动
新课程改革后,课堂教学出现转变,教师将学习的主体地位归还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究思考,实现学习的高效性.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也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解决和掌握教学内容为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此外,数学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除了在学校进行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探讨、实践活动,才能真正的将数学知识学于生活、用于生活,从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一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活动任务.让学生将自己家庭每月的用电量做出记录,了解每度电的单价,从而计算出每月的家庭用电费用.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对自己家庭电费的支出更加了解,也将认识到节约用电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节约能源.
六、教师给予中肯评价,促进实践活动课开展
在数学实践活动课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思维想法,做出不一样的操作实践,展现不同的方法策略,得出带有个人想法的结论.而在此时,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行为、做法都需给予中肯的评价,以促进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开展.例如,对于想法很独特的学生可以评价“你的想法很有创意,可以试试看”.针对小组合作非常成功,组员都很积极认真完成任务时,可以评价“你们小组表现真是太棒了,完成任务又快又好”.相信只要在实践活动中给予积极中肯的评价,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被认可和被鼓励的快乐,从而对自己更加有信心,对实践活动课的参与更加积极.总之,数学实践活动课就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围绕教学目标,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的操作实践、感知领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会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有效的培养其科学的探索创新精神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展现小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黄薇.试论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几点做法[J].读书文摘,2017(1):20.
[2]张琨.初探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J].读书文摘:中,2016(12):198-199.
[3]詹清莲.注重实践寓教于乐———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中的教与学[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