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杂志首页 >> 精品导读 >> 正文

大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发表时间:2018年1月17日 浏览:61次

【摘要】随着社会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民众观念的改变,国内的教育行业和教学理念也和过去有了较大的不同,素质教育成为了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体育课程也逐渐登上了教学舞台,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关注大学体育课程设计的方法及特征,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成为了大学生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高校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特点;发展规律

现阶段高等院校的发展开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高校校园为社会培养出了一批批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较强的大学毕业生,但是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却成为了他们投入社会实践的阻碍,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应当积极采取措施,重视体育课程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更有效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体育教学的主要概念

体育和其他课程不同,相较于其他课程的稳定性,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灵活性的特征,这也进一步说明,体育教学的定义往往不局限于一处,而是多样化的。《体育概论》一书当中提出:“体育教学实际上是有关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国家要求来对学生体能进行综合锻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这样一门课程,而书中强调体育的综合性特征,要求体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努力做到结合每位学生身体条件特征来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以此来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也展示出灵活生动的特点。教学目标的内容又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初步了解生理卫生以及营养保健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自主学习意识;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努力进取的态度,让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人文素养得以提高;第三,培养学生面对压力绝不放松的坚韧态度,顽强意志力的基础上集中他们的注意力;第四,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弘扬人文精神[1]。而要想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就需要体育教师和高校校园在开展教学任务和设计课程的同时关注到三个问题:首先,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需要将培育德行和培育心灵结合在一起,体育课不仅仅是锻炼身体健康的主要场所,也是为学生排忧解难,缓解心理压力的重要途径。其次,真正重视起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把学生的终身素质发展和学生的身体健康结合在一起。最后,体育教师在培育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把学科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在一起,进而实现最优的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2国内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就目前来说,国内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和之前相比有了较大程度的区别,现阶段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实际上是对过去教育教学活动的继承和发展,通过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活动中不能适应学生综合发展的内容,建立起高校体育课程全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为实现更高的教学目标做下了铺垫。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中心,关注体育中心知识的灌输和讲解,尽最大可能的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教学方法上,新的体育课程教学仍旧沿用原有的教育教学思路,以班级群体为主要形式来进行授课,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也让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使得学生更加透彻的了解到相关的体育知识和学会简单的体育技巧,进而尽可能促进教学的合理化和规范化。然而多数高校的体育课堂还是存在局限性,传统教学以教师作为课堂的中心,在教学活动中忽略学生的作用,只采用单纯讲解的方式来促进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促成体育教学综合目标的提升和教学内容的完成,而且还会让学生对体育课堂产生厌倦情绪,长此以往不利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展开。体育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也会对学生体育综合素养发展产生阻碍作用。而现如今国内高校学子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对他们成长成才极为不利,对此,高校体育教师需要更加重视起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从而达到体育课程教学的最优效果。

3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规律

正如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样,体育教学课程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也就是说,相关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同时,需要遵循其一般发展规律及其特色。而体育课程中的一般发展规律体现在三个方面:

3.1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体育教学课程面向的教学群体一般是学生,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特点也有其规律性,例如,高中阶段学生的体育课程和大学时期学生的体育课程,无论是在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还是教学任务上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各具特色。在此基础上,体育教师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身心特点来设计出适合他们生长规律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实际表现情况来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善,使得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能够迎合学生的身体适应能力和生理体制状况。

3.2教授和学习的辩证统一

要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协调好学生学习和教师讲课之间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体育教师在课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从关注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开始,在体育教学中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只有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才能为达到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条件。

3.3教学内容和任务的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任务实际上等同于教学目标,是需要体育教师完成并完善的主要依据和方案重点,而教学内容更侧重于体育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体育教师要想完成有关的教学任务需要借助教学内容来实现,这就要求有关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并给出解决措施,在教学内容开展的时候也要贯彻教学任务的内容,以此来达到二者相辅相成的效果,改善原有的教学环境,共同促进体育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

4结束语

大学阶段的体育课程应当同社会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学校自身的条件等这些要求结合在一起,加强对体育教学的投入力,加大对传统体育文化的深入理解,为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育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从根本上继承和发展中国体育特色,弘扬传统体育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罗曦光.大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综述[J].中国科技信息,2008,(08):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