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及对策
【摘要】体育课程是大学课程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我国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也逐渐深入,并获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目前其发展过程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本文主要对当前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以及对策展开讨论,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对策
在大学教育课程设置中,体育课程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思想意志得到提升,其是我国高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探求大学体育的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对于大学体育课程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
一、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一)体育课程内容生活化
体育课程是与大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课程,体育课程生活化是大学体育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体育课程的生活化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的贴近生活,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加深对体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得到良好的体育锻炼。生活化的体育课程可以降低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排斥心理,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享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这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体育课程的多元化、多样化与个性化
培养高素质的全方位人才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作为大学教育组成部分之一的体育课程教育也不例外。对于不同高校而言,其体育课程设置往往是不同的,对于个人而言,其对体育课程的喜好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体育课程教育改革如果想实现更好的发展,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多元化、多样化,以满足更多人的发展需求。体育课程设置的多样化与多元化要求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仅在体质上,还要在精神与心理层次上[2]。在这个过程中还要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三)课程设置中注重学生心理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对健康这一概念也有了新的追求。现代健康的标准已经脱离了传统的身体健康的范围,心理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在大学课程教学中开展体育课程不仅仅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大学时期的学生多数正处于青春期时期,其心理会发生许多较大的改变,这一阶段对于学生心理教育、人格健全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体育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坚强意志的培养,塑造优秀的人格。所以说,将心理教育纳入到高校体育课程中是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的。
二、完善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对策
(一)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因材施教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仍然是沿用传统的统一教课模式。学生进行大二、大三阶段学习之后,可以自主选择要上的体育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学生虽然选择了某些课程但是由于学校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的限制,不能如愿上自己的所选课程,最终被“调剂”,这不利于学生个人兴趣的发展。而且,高校体育课程时间上的设置也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一周不足6h的运动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体育课学习也没有达到一个持续性的效果,对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开设更多的选修课程来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中还需要增设相应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如果学生在这一环节达不到标准要求,则需要重新进行基础性的身体锻炼,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制定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学评价制度
制度是一切措施得以有效落实的基础,对于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而言,制度的制定尤为关键。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可以使大学体育课程的实施有章可循。同时,完善的体育教学评价制度对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保证体育教学的效果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知道,在体育教学中,其所涉及到的课程内容是非常多的,而且不同课程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也是非常不一样的。评价制度的实施可以将学生对体育学习效果及教学活动的感受直接的反映出来,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并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养成。除此之外,在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对不同的学生做出差异化的评价,评价标准的制定也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体育学习能力以及体育教学目标情况制定,最大化的发挥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
(三)促进教学理念的科学化转变
对于大学教育而言,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一方面,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才是最为关键的。因此,做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转变教育理念非常重要。首先,在课程设计上,要始终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根本原则,重点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能力、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等,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其次,体育课程设置还需要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要鼓励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展现体育课程的人文特征,以体育课程为基石,努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体育教学中修心养性、育德教化等方面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1]。总而言之,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是切实做好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必然趋势,其是一项复杂而且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随着国家对大学生体育教育重视度的逐渐提升,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必然还会发生质的提升,其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朋涛.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4):208-209.
[2]王林毅,董阅.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5,22(03):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