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
【摘要】汉语言文学内容涉及到文学、汉语、写作、语言学概论等等方面,内容十分庞杂。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外国文学和网络语言及网络文学对汉语言文学所造成的冲击越来越大。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教学需求,现代教育技术得到重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影响越来越大。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汉语言文学;教学;影响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我国是越来越注重教育的发展。教育资源共享化,教育公平化正在被逐渐的完善。随着科技的发展,将科技和教育相结合成为现代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现代教育技术逐渐的发展。现代的课堂教学讲究内容丰富化,形式多样化,教学方式生动化。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十分庞大,仅靠老师的口述手写很难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将所有的内容都讲完。因此,现代教育技术有了用武之地,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庞大的教学内容精简成集视频、音频、图片和文字为一体的教学课件。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多样化的教学。
1目前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有限
汉语言文学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课堂上老师要给同学们展示的内容有很多。中国是具有五千多年文化的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创造出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常见的诗歌、小说、散文、剧本、剧小说等等。诗歌、散文、小说这些体裁的作品,老师在课堂上仅靠口述笔写还是可以很好的进行授课,但是遇到戏剧、戏曲等形式的作品,老师没有更大的舞台和多人的配合,没有专业的演唱功底,是很难将课讲得生动丰富的。有了现代的教育技术,我们可以将不容易在课堂上展现的内容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将老师不擅长的歌唱、朗诵等部分,通过音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将同学们没有见过的事物,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如讲授«雷雨»这部话剧时,就可以配上音乐和图片让同学们参与到课堂舞台剧的表演中去。也可以放一段视频,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
1.2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很多老师还沿用着传统的授课方式,照本宣科或者让学生们死记硬背。也有老师运用简单的教学课件,将内容做成word文档或是PPT形式,念课件。老师授课缺乏激情,没有将汉语言文学学科特有的文学性、多样性、趣味性展现出来。导致学生对汉语言文学渐渐缺乏兴趣,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思想上开小差、做其他事情等。长此以往,学生变得厌学,专业知识没有学到[1]。
1.3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现代的社会发展的非常迅速,日新月异。在教学方面,教学技术不断进步,教育相关的信息日日更新。老师也应该跟上社会的发展,在自己的教学上体现创新思维,在教育方式上注重创新。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合理安排教学资源,组织课堂,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摆脱掉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模式[2]。
1.4缺乏实践环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仅学理论知识还不行,更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会学以致用,实践是检验知识是否学会的有效标准。将学生培养成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的理论性人才,还要培养成具有丰富经验的实践性人才。而目前教育缺乏学生的实践环节,造成了学生能力培养的不平衡性。
2现代教育技术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将海量的教学资源和老师的教学思想相结合,通过设计、开发、利用和管理来达到教学的最优效果。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学体系和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更能体现人本教学思想。以学习者为教学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精简而凝练的安排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穿插学科相关的视频,音频等,运用多种形式展现教学风格,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丰富性[3]。在制作汉语言文学教学课件时,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如讲到《虞美人》时,可以运用Focusky,选择贴合文学意境的图片设定成幕布,在幕布上进行多板块内容安排,插入相关的视频,音乐和授课人的语音讲解。整个课件浑然一体,动画转换流畅,内容丰富匹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同学们展示出丰富切充满趣味的教学内容。现代教育技术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弥补了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将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变被动为主动,由虚到实,由静到动,直观的展示了各种事物的声音和影像,并将一些资源永久的保留了下来,以便今后的教学使用。
3现代教育技术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3.1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通过声音、图片、影像等形式,将汉语言文化相关的教育资源化实为虚,通过虚拟的网络储存,永久的保留下来,方便后人的使用与学习。慕课,录制教学课件等授课形式,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不需要在课堂上忙着记笔记,而忽略了听课。也不用担心,听完一遍,没跟上。没听懂的问题,课下可以通过教学课件再次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还解决了空间授课的问题。我们国家的教育水平存在地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一些乡村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的教学水平十分落后,教育资源匮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地区孩子的发展,同城市里的孩子,尤其是大城市的孩子相比,缺乏竞争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优秀的教学课件的出现,大大的缓解了这一问题。只要有网络媒体设备,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海量的教育资源供学生选择,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网络跟着国内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优秀老师学习,还可以看看国外的老师们是怎么介绍中国的汉语言文学内容的。现代教育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育差异性的问题。近几年,国内许多优秀院校加入慕课团体,展示了本校优秀的教学资源;一些优秀的教师开始制作独具特色的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一些微课程比赛举办的如火如荼……网上出现了大量的优秀且珍贵的教育资源,这都为学习者提供了机会与捷径。
3.2教学内容得到相应扩展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内容与形式都十分的丰富。单单凭借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张嘴,一支笔很难将专业的丰富内容展现出来,而且课堂的授课效率与质量也会大打折扣。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在进行汉语言文化教学时,会方便很多。书本内容毕竟有限,上课仅靠老师的一张嘴进行内容拓展,老师一直讲,身体受不了不说,一些内容,单靠老师讲很浪费时间,还会失色很多。比如讲到一种大家不熟悉的物体,再多的描述不如放一张图片来的直观。讲到舞台剧时,人物角色众多,场景庞大,放一段相关的视频,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讲到京剧、昆曲,不是所有的老师都会唱的,老师可以给学生放一段视频,不但可以使学生听到原汁原味的唱腔,还可以观察到演员的表情动作,服装配饰。减少信息在传播时产生的误差,使学生更直接的感受文化的魅力。一些优秀的老师还可以把自己授课的内容录制成视频,方便其他老师的学习,同行间的交流,这可以帮助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发展。
3.3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充满了魅力的学科,但是却被一些老师讲得乏味无趣,照本宣科,让同学们死记硬背,为了考试而学,展现不出学科独具特色的丰富多彩的魅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之后,我们可以看到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方块字,不仅仅是白底黑字的长篇word文档的普通教学课件。现代教学软件五花八门,教学课件的设计独具特色,包罗万象。一个优秀的教学课件,不仅包含老师的授课思想,还考验老师的课件设计,内容搭配,内容是否能吸引学生等等。比如在讲«红与黑»时,老师可以在PPT课件上插入一段内容简介,也可以放上电影中的主人公照片,根据照片介绍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和扣人心弦的情节故事。在学生学习知识疲惫的时候,给学生欣赏一段电影中有趣的片段,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重新调动起来。一些感兴趣的同学会在课后主动的深入了解这部分的内容。如在讲«哈姆雷特»时,老师可以布置表演活动,让同学们先行准备,课上表演。学生对于自己准备的内容会格外的用心,课堂效果常常出人意料。学生上课时学到的东西每天都是新的,看到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学生会有一种新鲜感和好奇心,对上课充满期待。
3.4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外部刺激当它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时就更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就能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从而强化理解和记忆,相反,则不能唤起情感活动,主体必然对它漠不关心。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视觉上的色彩刺激、图像刺激、动态的影像刺激,听觉上的音色、韵律等刺激,可以帮助学生的大脑皮层的活动更为活跃,调动起积极的情感体验。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的设定,可以将学生很好的带入教学活动中,更具感染力。当学生情绪兴奋时,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力和记忆力都会得到提高,教师的授课节奏和质量得到保障,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在汉语言文化教学时,教学课件的提前准备,会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很多教学内容,教学课件早已准备好了,老师直接讲就可以了,不用浪费时间在黑板上书写、画图。
4现代教育技术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消极影响
4.1应用频繁化,教师授课能力下降
老师过度依赖现代教育技术,导致自己对汉语言文学学科内容的遗忘。老师在享受到了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极大便利之后,很容易产生懈怠和依赖心理。制作一套完整的教学课件之后,就不再花心思研究汉语言文化的学科内容。上课依赖教学课件,不再备课,不再关心汉语言文学方面出现的新内容,教学内容变得落后,知识面狭窄。现代教育技术是依靠电子设备的,一但出现停电或者电子设备出现故障等问题,教学课件便不能播放。一些老师遇到这种情况,竟然无法授课!传统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很好,老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时,常常能根据教学情景和教学内容随手画出相映衬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而一手漂亮的钢笔字、粉笔字和当众授课技能更是必不可缺。现代的教学形式,需要老师必须会熟练的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课堂上,PPT课件已经独占鳌头,很多老师几乎不在黑板上写板书了,黑板成了摆设,一些老师更是提笔忘字。
4.2应用结果化,学生思考能力受阻
现代教育技术使得老师的教学过程精简凝练,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习节奏很快,学习效率高。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对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等等要求的很高,学习不单单是吸收知识,更要将知识内化,并且能够创新性的运用知识。而紧凑的教学节奏,结果化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去想象,长此以往,学生变得不爱动脑,能力没有得到培养。一千个读者便会有一千个汉姆雷特。而PPT课件过早的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力。尤其在汉语言文学方面,是没有标准化答案而言的。读一部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每个读者会对男女主人公的形象有自己的构建,对人物的情感倾向不同,对全书的理解与把握也是不一样的。课堂上老师在介绍作品时,直接就放出一段影视片段,这便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文学作品相对于影视作品而言,它的魅力就在于赋予了读者广袤的思维空间,而现代教育技术对这一份魅力造成了破坏。
4.3应用模式化,缺乏师生情感交流
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注意力都在老师身上,师生间有充足的眼神交流。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神态来判断学生的理解情况,从而把握教学的难易度和节奏。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教学课件上,老师起到解说的陪衬作用。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大大减少。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性格培养和道德品质树立的监护者。师生间良好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5结语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个新鲜事物的出现,必然带来正反两种影响,就目前情形来看以及对外来发展的推测,现代教育技术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利大于弊的。一些消极影响也是可以人为的去避免的。我相信,在未来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会起到越来越多的积极影响。作者简介:马梦迪,2014级学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参考文献】
[1]白芳芳.浅谈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何开展微课教学[J].现代职业教育,2016,(33):121-121.
[2]孙淑莉.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教学模式转变的影响[J].软件导刊,2013,12(12):14-16.
[3]刘承焜.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5,(23):30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