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现况与改革
【摘要】以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结合目前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构建面向应用型人才的大学物理教学体系、组建具有培养应用型人才意识的大学物理教学团队两个方面对大学物理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现代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分为学术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其中,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将学到的专业知识、技能应用于从事的专业生产和专业实践,转化为社会生产效益的专业技术人才。随着社会发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标准越来越严格。独立学院大多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应用专业,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旨在解决高等教育中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问题,加紧培养一批创新性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大学物理课程作为理工科专业的必修课和基础课,该课程讲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所大学物理以物理知识为载体,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所不能代替的重要地位。然而,目前国内独立学院高校中大学物理教育普遍存在诸多问题。针对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大学物理教学应该怎样进行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改革呢?
一、大学物理教学的现状
1.所学知识与工程应用脱节严重。大学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物理定律和物理公式,理论性太强,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学生很难接触到实际工程,不知道如何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教学效果较差。2.理论知识过于陈旧。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是高校发展的主旋律。如果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增加物理科研的内容,如融入物理科研的方法和科研取得的成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但在当今大学物理的教学中,教学学时比较紧张,加之独立学院教师的科研水平有限,导致讲授知识过于陈旧,没有将前沿的科研成果等传递给学生,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3.传统的教学形式较单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教师机械地讲解课程内容,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情形下,学生学习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普遍存在“物理枯燥”“物理无用”的思想,这无疑为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达到最优教学效果设置了很大障碍,不利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形成,不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处在自然科学基础教育核心地位的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1.构建面向应用型人才的大学物理教学体系(1)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引入工程实例改革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内容多注重经典物理知识的讲解,一些复杂、烦琐的公式推导占据大量课堂时间,学生看不到所学知识与本专业的联系,感觉乏味,渐渐失去了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课程改革后,针对不同专业,教学内容侧重点不同,所选的教学内容从工程实际出发,避开不必要的技术细节,把实际问题抽象成物理模型,用物理原理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合理、近似的解决办法。(2)丰富教学方法:翻转课堂+实验室教学+质疑式教学①“翻转课堂”:增加学习中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的角色从内容的呈现者转为学生的教练,这让教师有时间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学习小组讨论,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行个性指导。弥补我院大学物理学时少的不足,缓解教学压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②充分利用学院资源,将课堂搬到实验室。对于一些不便在课堂进行的演示实验,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参观。③推行“质疑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向老师提问,改变沉闷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起到“小疑小进,大疑大进”的作用。(3)搭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学生创新实践平台。独立学院特别强调对应用型本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应用型本科学生而言,创新能力主要指学生利用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中的新问题。应用型本科学校的大学物理课程要结合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另外,物理科技创新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类技能大赛既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创新能力。独立学院设立的各类教师科研、教研项目,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尽早熟悉科研环境,了解科研流程,培养科研和创新意识。2.组建具有培养应用型人才意识的大学物理教学团队(1)实行“引进来走出去”方针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通过多种形式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强化专业教师的工程背景,逐步形成工程实践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技术储备强,集科研、教学和工程应用为一体的专业师资队伍。学院采取一系列措施,为教师提供便利和资金支持,鼓励教师进修、访学甚至到企业顶岗锻炼。通过考取博士或者访学,将国内外高校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引进来,促进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锻炼,熟悉行业规范和技术手段,尤其是将一些工程技术手段带到课堂,与学生专业相结合,在教学中突出工程技术知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指导学生进行专业与工程技术紧密结合的开放性、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设置多元化考核激励政策。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使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学活动,如每学期都开展师生面对面活动,为青年教师安排指导老师进行“传帮带”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授课大赛,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类工程技术人才成为稀缺资源。独立学院应积极响应国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改革大学物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组建具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团队,为培养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科研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宋幸辉,王晓琳,汪洋,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
[2]胡南,李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大学物理教学改革[J].物理与工程,2010
[3]张蕾.对大学物理教学现状的研究[J].科教文汇,2017
[4]董占海.大学物理“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J].物理与工程,2014
[5]冷雪松,王艳东,高峰.探究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2009
[6]曾楚清.质疑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科教育,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