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杂志首页 >> 精品导读 >> 正文

艺术功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发表时间:2018年2月1日 浏览:48次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当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角度,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形态作用进行了阐述、对艺术功能中精神形态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吉林省理工科院校的舞台剧《风雨后的阳光》教育实践进行了多维度的探究,进而提出并论述了艺术功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意义。实现了从发挥艺术功能的精神形态作用角度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艺术功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形态

引言

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艺术具有强大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影响力。通过对优秀艺术内容的传播能够推动社会意识形态的良性发展,同时也能够对正确意识形态内容进行极大的宣传教育。当前多元化社会思潮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和权威性进行冲击,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又存在诸多教学策略问题的背景下,采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发挥艺术功能中精神形态作用,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践行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战略的有效途径。吉林省理工科院校舞台剧《风雨后的阳光》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成功实践的实例,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主旨,实现了艺术功能中精神形态的积极作用。从教育实践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能够解读出艺术功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意义和应用原则。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形态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重要实践形式,相对于常规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渗透性、实效性和持久性。利用隐性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结合丰富而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使大学生通过潜意识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感知,并融会贯通到思想意识当中逐渐内化为意识形态。精神形态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高校校园文化和艺术教育为载体,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即时性或长效性的向大学生群体进行渗透教育。包含以隐性课程形式、隐性校园文化形式、隐性艺术功能形式等,其主要特征有以下五点。首先,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目的以隐蔽的方式附于某种传播载体当中,针对大学生群体心理进行暗示、感染、体验等方式展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对教育内容进行自我接受并进行心理内化。第二,实践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多附于具有实践性的传播载体当中,比如在某些艺术文化类的表演或传播过程。第三,渗透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需要拘泥与特定的教育形式,常以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通过丰富的途径向大学生进行渗透。第四,愉悦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多采用文化活动或者特定艺术形式为载体,使其直观上更加生动和形象,进而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有愉悦性。第五,持久性。精神隐性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容易被大学生内化到意识形态当中,进而根深蒂固的对其思想活动产生持久影响。并在不断的生活实践过程中的到巩固和加强。

二、艺术功能中精神形态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艺术具有强大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影响力。通过对优秀艺术内容的传播能够推动社会意识形态的良性发展,同时也能够对正确意识形态内容进行极大的宣传教育。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角度来讲,艺术功能能够更有效的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展开,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以更丰富而生动的形式进行呈现,并使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能够效果更显著的实现。在强调艺术形式的审美功能同时,更应该使艺术内涵中道德与情操教育功能得以发挥。突出艺术教育的双重教育价值功能,使大学生能够以更加高效的方式获得更多的知识价值。艺术功能中的精神形态作用发挥,使得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更高效的实现其教育价值,特别是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挑战背景下。社会转型期带来的社会思潮多元化,对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及意识形态形成较大冲击。同时,传统的、显性形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着诸多有待改善的教学问题,不仅难以有效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培养目的,甚至还会起到负面教学效果,使大学生产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厌学的情绪。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停留在“上课”、“开会”、“听报告”等表面形式教学当中,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更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所以采用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发挥艺术功能中的精神形态作用,成为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性的革新需求。

三、艺术功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

以吉林省理工科院校的舞台剧演出为例,对艺术功能中的精神形态作用以及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行研究。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功能、道德观念培养功能以及艺术情操培养功能三个维度,对吉林省理工科院校的行业舞台剧《风雨后的阳光》进行了深入探析。1、通过塑造典型人物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吉林省理工科院校的行业舞台剧《风雨后的阳光》以使命感和道德感为内涵主题,以医务工作者在实践工作当中的奉献精神和悬壶济世的高尚情操为故事题材,向大学生展现出了当代人才的社会价值取向和当代人才在国家发展中的实践意义。从艺术功能的角度讲,舞台剧较之影视作品更加富有现场感染力和情感互动性,能够更有效果的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所以在舞台剧的典型人物设置上,更多的融入了人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精神。使大学神能够通过典型人物的艺术渲染,深切的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和正确性,进而发挥了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使大学生产生了更高层面的个人向往。2、通过生活化内容来培养道德观念舞台剧《风雨后的阳光》故事题材贴近大学生现实生活,演员全部为大学生,剧情演进节奏紧密而富有现实情感。以艺术化的形式、生活化的方式将隐性思想政治内容进行呈现。基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目的,在舞台剧的创做过程当中话语形式要采用生活化语言。演员台词要避免为了体现思想性而出现刻意的痕迹,尽量市井化、年轻化、生动化。进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以贴近大学生群体心理的形式,巧妙的渗透到大学生潜意识当中。避免过于刻意思想灌输而使大学生产生抗拒心理,着力与教育内容的隐蔽性、渗透性和导向性。进而通过舞台剧的演出过程,使大学生能够看到现实生活当中高尚道德情感的一面。这也正是艺术功能超越现实教育之处,能够显现大学生日常当中没有注意到和观察到的精神形态。大学生在观看舞台剧之后,能够基于舞台剧的思想内涵而重新审视自己的现实生活。并能够从正确道德观念视角来批判现实生活当中的生活现象,进而强化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形态保护能力,免受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冲击。3、通过艺术化形式来培养创新意识当代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创新意识,特别对理工科院校而言创新意识更是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由于理工科的知识内容特点所限,要想实现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不仅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更要融入多种延伸性教育资源来强化对大学生的思维锻炼。舞台剧的本质是艺术,具有其独特的思维活动引导功能。通过这一艺术功能的挖掘和实践利用,能够更效的开发大学生的智力潜能。进而使隐性思想教育与院校的整体人才培养战略实现有机契合,从知识传递、思想培养和潜能开发三个层面全方位的发挥教育功能、实现教育价值。有效利用教育资源来尽可能的创造出更多的教育价值和实践意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内容,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

四、艺术功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分析

通过对吉林省理工科院校的行业舞台剧《风雨后的阳光》的实践教育过程进行研究发现,采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展开实践教育,不仅能够有效的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而且对大学生能够产生更多的教育附加值。但是艺术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要准确把握一些重点因素,同时要秉承一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首先,发挥艺术功能需要秉承文化育人的原则,同时需要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是目的,艺术功能是实现方式,而在目的与方式之间的核心正是思想与品德。大学生的直接感悟内容是正确的思想与道德,融入到艺术功能当中的也正是思想与道德。思想与道德是艺术功能的内在价值,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载体。更是大学生要进行内化并指导其现实行为的内容。所以要发挥艺术功能中精神形态的教育作用,就必须采用文化育人的基本教育策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提炼并进行潜隐性的渗透,将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附于艺术形式之内,潜移默化的对大学生展开教育。同时在艺术功能的精神形态构建当中,要凝练高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不仅能够体现该校独特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策略,同时也能更加切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大学生的情感参与。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育形式,同时也是一种长效教育机制。艺术功能能够更具实效性的将校园文化进行呈现,所以将艺术功能的发挥作为校园文化的常态化,能够显著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效果。结语通过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形态进行分析,以及对艺术功能中精神形态的必要性进行探究得出,在艺术功能中精神形态作用的发挥具有潜隐性、实践性、愉悦性、渗透性以及持久性的特点。通过塑造典型人物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生活化内容来培养道德观念、通过艺术化形式来培养创新意识能够有效发挥艺术功能中的精神形态作用、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赵思童.提高艺术修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J].思想教育研究,2014,04.

[2]李良虎.以红色影视艺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

[3]王蕾.高等艺术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运用与启示[J].广东科技,2013,14.

[4]胡献林.艺术美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渗透初探[J].梧州学院学报,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