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在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持续提高,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联系与文化沟通日益密切,与此同时,对外汉语言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对外汉语言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文化教育作为沟通汉语言学习者与汉语言文化背景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笔者就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实质和意义展开讨论,结合对文化教育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效果与作用的观察和思考,旨在为未来对外汉语言教学的发展方向提供借鉴。
【关键词】对外汉语言教育;文化教育;重要性;语言学习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推进和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提高的背景下,对外汉语言教育的发展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上与国外的沟通联系日益密切,为对外汉语言教育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我国对外交流的逐渐深化,对汉语言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对外汉语言教学的实质,就是在明确汉语的基本构成要素和词句使用规则的基础上,拥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2]。对外汉语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培养汉语学习者的汉语言思维和实际交际能力,因而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系统性授课模式,还要兼顾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教学效果的实效性。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冲刷下历久弥新,汉语言文明更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在对外汉语言教育理念与日俱新的今天,对外汉语教学早已突破了单纯的词句释义阶段,而是成为了汉语言学习者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汉语言文化背景的平台,更是传播和弘扬我国历史文化精髓的重要过程[3]。因此,对外汉语言教育中的文化教育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涉及到对汉语言文化基础知识的理解、学习者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与汉语言学习相应的国际视野等部分。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通过直观的文化氛围渲染和灵活的语言知识运用,帮助汉语言学习者深刻理解汉语言文化的内涵,充分体验汉语应用语境。
二、文化教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1.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汉语言学习的趣味性
传统的语言教学往往采用缺乏互动的集体授课形式,教学环节单一而枯燥,在脱离实际语言环境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育工作者如果能在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常规课程之外,插入以文化教育为主线的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有助于丰富常规的汉语言教学手段、更新传统教学理念,增加语言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4]。
2.缓解异国文化冲击,加深汉学习者对汉语文化的理解
单纯的教学授课内容对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交流能力和语境适应性并无显著效果,中国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更多地扮演着附属和追随的角色,这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学生为课堂中心、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为主线等一系列特征存在明显分歧[5]。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加入文化教育环节,有利于从文化层面上打破学习者与异国语境之间存在的区域限制和语境障碍,帮助学习者攻克日常生活和语言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尤其是对于身处异国他乡的留学生而言,汉语言学习过程如若能够适当穿插进情景表现和游戏互动等交流环节,有利于打破学习异国语言的重重障碍,将晦涩的文化知识转换成帮助学习者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推动力。
3.展现汉语言文化魅力,带领学习者亲临语言环境
对外汉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而为完成语言教学目的,必须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融入传统授课环节中,最大程度上为汉语言学习者塑造贴近实际的语言应用环境。在实际教学过程穿插进的文化交流环节,能够以游戏、场景剧等娱乐形式将学习内容呈现出来,进而调动课堂互动性,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除此之外,在课堂上围绕语言文化内涵开展的交流和讨论,打破了局限于课堂的汉语学习模式,将教学素材的触角伸向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每每收获可观成效[6]。
三、文化教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方向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对外交流的名片,是代表国家精神面貌的核心所在,与之对应的,跨文化教育理应被视作对外语言教学的核心环节。我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对外汉语教学作为沟通学习者与汉语语言环境之间的桥梁,必须从文化教育入手,通过文化教育与语言教学的有机融合,实现对外汉语教育与汉语言文化传播的协同发展。将文化教育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应用中,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遵循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明确活动设计的目的性;其次,要在结合汉语言学习者普遍需求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充分展现;最后,兼顾教学环节安排的可行性,文化交流活动的程序不可过于复杂、也不能一蹴而就,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语言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亲临实际语言环境等“耳濡目染”的过程,加强学习者的跨语言交际能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通涛.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改革[J].海外华文教育,2011,(03):3-9.[2017-08-10].
[2]吴伟平.社会语言学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02):37-44.[2017-08-10].
[3]李如龙,吴茗.略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两个原则[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02):41-47.[2017-08-10].
[4]王钧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5]刘弘,王冰.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积极反馈语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03):32-40.[2017-08-10].
[6]张荐轩.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师课堂反馈语有效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