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杂志首页 >> 精品导读 >> 正文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教学法分析

发表时间:2018年3月14日 浏览:60次

【摘要】从系统观的角度,探讨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方法的内涵及要素,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从不同的课程类型中分析出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情境、教学媒体及手段,有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出优秀的生产一线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教学法

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型人才。目前,我国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法正处于探索阶段,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依旧是传统教学法,这期中又以讲授法占据主导地位。教学方法问题已成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关键问题。因此,想要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品质,就必须创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的教学方法。

一、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法概念的界定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指适应和满足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需求的直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的技术实践需求的教育。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法是指为达到培养出以解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的现场问题为主要专业教学目标,遵循教学理论的、考虑教学对象特点的、适合专业内容教学并在相应教学媒体支持下的方法的总和。教学方法在专业教学领域中的运用离不开“面对专业学生”“为了怎样的专业教学目标”“涉及专业的什么教学内容”“应用什么教学媒体”等教学要素。

二、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法相关要素及分析

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法引入应用型本科技术控制系统的思想,从系统化教学的角度来重新对专业教学要素进行整合及分析,按照系统观中的咨询(职业岗位分析和学生特点分析)、期望值(培养目标)、控制器(教学方法)、执行机构(教学内容和教材)、技术手段(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创设)、控制对象(学生)和反馈(评价)来构建专业教学法要素框图。从图1可以看出,该图是个双反馈的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系统,教学系统的给定量是指应用型本科专业的教育教学目标,作为主要引导者的教师,在教学内容、教材的分析(执行机构)基础上,必须掌握合适的专业教学方法(优化的控制器)来实施教学策略,并通过教学手段、教学情境(技术和方法)和教学媒体来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作为控制对象(学生),通过良好的教学行为得到的知识、技能,要能够适应现在和未来职业的需要,并且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达到未来社会的要求。该结构模型是运用系统方法设计而成的,主要强调的不是各个教学要素的顺序关系,而是强调其功能关系。从图1可以看出,专业教学目标以该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为导向,教师作为主要的引导者,在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通过合适的专业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策略,并通过教学手段、教学媒体和教学情境来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作为学生,通过良好的教学行为,得到能够适应现在和未来职业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并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反馈来检测是否已达到最初的目标要求,如果还未达到,就要对该过程进行反复修改,直至达到既定教学目标为止。

三、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法选择

将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按照不同的课程类型及教学特点,从教学方法、教学媒体与手段及教学情境等方面进行系统归类,得到表1内容。例如,偏向于培养学生品质、情感和态度类的单元教学,可以选择考查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偏向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训练创造性思维类的单元教学,可以选择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

【参考文献】

1]洪乃刚,汪光阳,陈玉燕,等.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构想[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42-46.

2]黄东昱.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建设的误区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6(12):109-110.

3]朱晓春,陈小虎,汪木兰,等.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4(9):24-25.

4]汤百智,董兆伟.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特色浅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2):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