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视角的英语学习体验中与现实世界接轨
【摘要】本文旨在结合实际教学和应用,分析和研究适用于音体美专业大学基础英语教材《新编大学基础英语》(安晓灿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认为该系列教材倡导“英语是世界人的英语”,通过以用为学的革新立场,话题广泛的轻量阅读,独特的欧洲视角,主动的跨文化设计和鲜明的社会责任意识,有效地带动了音体美专业学生应用英语的学习,适用于小组讨论和翻转课堂教学法、帮助学生了解和建立了具有全球意识的跨文化文化价值观。
【关键词】音体美专业教材研究;应用英语能力;翻转课堂跨文化
《新编大学基础英语》改编自西班牙里奇蒙德出版公司EWFRAMEWORK系列教材,是由安晓灿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为一套针对音体美学生的大学基础英语教材,它起点低、视角广、语言鲜活、好学易用。教材以独特的欧洲视角,刻意弱化了语法讲解和学术性阅读,将语言的教学目的设定为有效的应用。学生普遍反映该套教材实用新颖,较大程度上改善了高中阶段学英语就是刷题考试的感觉,更注重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树立,开拓了跨文化交际视野。基于四年两轮的教材研究与教学过程,作者认为本系列教材体现了真实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趣味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现代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束定芳,2004]。教学思想科学务实,语言材料真实恰当,能正确地处理知识与技能间的关系,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应用语言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以用为学的革新立场教材是计划大纲的产物和体现,是大纲的微缩版或放大版,是教学法的体现和综合应用版,在课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教与学的内容与方式,是最大限度关系到日常教学活动的决定因素。[夏纪梅,2003]。原教材根据欧盟最新语言教学大纲(CommoEuroeFrameworkofRefereceforLaguage:Teachig,Aemet)编写,突破了英美“一统天下”的传统思路,设立了以提高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目标。语音方面,教材听力中不乏来自亚非拉澳等各大洲非英语母语国家或地区的说话者,甚至在第一册“初次见面交朋友”的听力材料中,还出现了一句法语。这种真实语言要素的采用及融入,对长期存在的“英语是英美人的英语”的观念进行了纠偏。令学生意识到,英美“标准”语音语调固然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目标,但有内容、有思想、“言之有物”,才能在生活学习中接收和输送真正的营养。如果能放下比拚语音语调的心态,把英语作为交朋友、学知识的工具去学习,成效自然不同往昔。目标方面,教材没有跟着考试这个指挥棒走,不再以大量刷题为基本训练方法,而是在各个语言材料之中穿插4到6个题目,使学生从貌似简单的练习当中操练掌握语言。比如第一册第1单元有一个姓名拼写练习。经过高考“厮杀”的学生以轻松玩笑的状态完成了六个人名的拼写听写,但当老师提问怎么用英语说“如何拼写?”时,四个班级近300人中,仅有个别学生说出“Howdoyouellit?”,对听力材料中重复六次的原句“Cayouellthat,leae?”竟然毫无印象。教师在此启发学生端正学习英语的角度和目的,在接下来的大学英语学习当中,重新树立以用为学的立场和目标,注重以应用沟通为导向的能力培养。
二、话题广泛的轻量阅读教材弱化了大篇幅的阅读和学术探讨,话题广泛而不深入,满足了音乐专业学生就日常生活及文娱活动交流的需要。从长度上看,教材契合新一代青少年在微博式短文和图片中成长的学习倾向与习惯,并未安排长篇大论。无论是听力还是阅读材料,通常设计为5到10分钟的任务或练习。编排通常2016年1期前沿视界高教学刊JouralofHigherEducatio从学生熟悉的话题展开,减少了课前预习,可以在课堂时间内完成学习、理解甚至操练、记忆的过程。有时一个题目由
三、五个独立的部分组成,适合学生独立阅读完成任务或小组讨论形成理解,随后与全班同学和老师分享。这种空间轴与时间轴的可拆分性,增加了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实施机会。深度和难度符合音体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学习特点。选材上,短小的篇幅和“浅尝即止”的教材编写思路让语言学习易学易用。有别于以往的教材,本系列教材采用了机动灵活的结构模式,每课根据语言材料随机地变换vocaulary,readig,eakig,liteig和writig等分项的顺序,所设置的练习融合听说读写译,题型有填空、简答、选择和匹配等,或为下一个项目的展开做铺垫,又或者对前一个内容进行总结,环环相扣,学练结合第一册有rouciatio语音环节,对连读轻读弱读略读、句子重音等予以强调语法不再是现阶段的攻克难点,而是采用laguagefocu环节对基础的词法句法予以讲解和练习一大亮点是用takeaway板块打包现成的语言,方便学生即学即用电子课件中的背景介绍多取材于百科全书等权威注释,简明扼要,通过对背景知识无生词障碍的阅读,迅速进入课本语言材料的学习当中词汇注释既节省了学生查字典预习的时间,也帮助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广度是本系列教材最大的特色。教材融入“多元教学大纲”的思想,采用话题大纲和任务型教学法的思路,三册共36个单元涉猎140多个话题。有别于其它教材的“课文”腔,它将每天见诸报端及网络媒体的、普通人感兴趣的话题搬进了教材。政治财经科普内容稍有涉及,突出音乐体育美术内容、风俗文化及时尚潮流,甚至囊括了彩票、星座、护身符和明星八卦等不属于传统教材选题,但却在各种地域文化中都很活跃的内容。题材多样,有叙述文、议论文、说明文,也有信件、便签、通知和广告等。这样的编排,不再将学生视为考试机器、分数的奴隶,而是通过与现时世界紧密相关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共鸣感,激发学生的交流热情,提升交际能力和自信。学生的反馈表明,信息新颖观点鲜明的教材,其中的生词难句并不会带来挫败感。无论是听力阅读的输入过程,还是口语翻译写作的输出过程,让学生“用看得见的方式体会自己的进步”,都起到了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自信,逐步扩大词汇量和表达能力的作用。
三、超越趣味的人文意识在题材广泛、难度渐进的基础上,趣味性并不是本系列教材唯一的控制标准。貌似碎片化的语言学习呈现出鲜明的知识视角、广阔的社会文化情景、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端正的价值观内核。教材展现了典型的欧洲视角。除了上文所提到的采用非英语母语说话者的语音教学特色,教材所涉及的地理范围远远超出了英语国家。欧洲各国,包括英伦三岛的山脉湖泊、法国南方城市、意大利西班牙小镇及地中海国家地名的出现,实现了在英语课程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在学习第三册第11单元时,当illyHoliday演唱的trageFruit的慢板爵士节奏响起,很多学生就开始摇摆身体,做出陶醉的表情,但随着教师的讲解,学生了解到tragefruit所描述的是在种族歧视最为严重的时期,美国南方被处以私刑吊在树上烧焦的黑奴尸体时,学生深刻地体验到历史背景学习的重要性。题材方面,不主推世界主流文化的美国好莱坞,却讲印度的宝莱坞既突出传统的画家如梵高、毕加索,也介绍中国人所不熟悉的现当代美术史上新视点,比如TracyEmi和她以表现隐私为看点的装置艺术,将有故事、有争议的人物搬进教材。像任何好的英语教材一样,本系列教材有着强烈的全球意识。单从音乐方面来讲,第三册第11单元第2课以retetog为题目和主题,收录并讲解了欧美人熟识的抗议歌曲和演唱歌曲的歌手。值得注意的是,整个单元涉及10个享誉欧美乐坛的歌手/歌唱团体,大多数学生,包括流行音乐系的学生,除了麦当娜,其他均不知其名,对他们的歌曲更是知之甚少。英语教材原汁原味的材料,向学生揭示了音乐学习的更深刻的角度及更广阔的视野。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也是教材所彰显的价值观。教材在第一册通过彩票话题引入Charity(慈善)概念,并在第三册通过logo辨识和短文阅读分别介绍了WF(世界粮食组织),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和IFAW(国际保护动物基金会)等全球救援和保护动物与环境组织,并专辟一课用图片的对比和文字描述,带出fairtrade(公平交易)和weatho(血汗工厂)等词汇,通过童工的艰苦境遇与商店的光鲜商品的强烈对比,指出“消费者有权力通过负责任的购买行为敦促商业社会和零售商以有伦理道德的方式运营,从而终止劳动剥削”,提升了学生消费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材所呈现的成人视角与公允意识也是注意的。成人话题,比如婚前同居、婚外恋等词汇进入课文。
2012级学生在学习第三册第8单元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婚外丑闻一文时,恰逢2014年中国影星文章出轨事件,学生就借用课文中描述美国民众对莱温斯基态度的语句来评论影星出轨事件中第三者女性所受到的待遇,在语言表达上颇有成就感。又比如关于美国歌手Emium“痞子”阿姆,教材既说明了他是一位以创作和演唱黑人风格歌曲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的白人,又毫不回避他歌词充满咒骂和粗俗的言语,被评为“自小儿麻痹症以来对美国儿童最危险的威胁的。(乔治布什语)”以公允的态度展现了这位“成功人士”的两面性。总之,教材以正确的导向,冷静公平的态度,小型而全面的信息输入,帮助学生获得直观的认知,达到了通识教育的目的。教材单元和分课题目用典也是值得学生和教师共同欣赏的。第一册第1课的题目Hello,goodye是甲壳虫乐队1967年的单曲名,此歌在全美和全英排行榜上都获得过冠军,普通人聚散的意境通过一首歌和一个乐队得以延展而第三册第10单元第2课则借用了美国作家、第三次女性主义运动代言人aomiWolf编著、1991年出版的畅销书TheeautyMyth《美貌的神话》作为题目,用一篇短小的课文带出对一本书的介绍与阅读。类似的典故和巧思还有很多。2012年5月,作者聆听了原书作者eGoldtei博士的讲座、并在交谈及后续的电邮通信当中,不但明确地理解到“英语是世界人的英语”的观点,并因他的介绍开始在TED和MOOC中获取教学素材,更重要的是,将其人本主义思想带入课堂教学和与学生的交流当中,收益良多。教材体现了学习者中心论的编著思想。设计了大量的airwork活动,小组任务的课堂学习模式让合作学习形成习惯和风气。教师鼓励学生借助于词典和和网络,善用教师和教材以外的资源来实现个性化学习。并借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将微课教学等方法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在学习任务布置到人或小组的前提下,进行flicla翻转课堂教学,实现了教师监控下的自主学习。纵观全系列的教材与教学,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与探讨。在第一轮的教学中,由于内容涉及面大,课时有限,备课和选材工作量较大。大多数音乐类学生英语的积累尚浅,话题广泛的口语表达时常要借助于母语的帮助。第三册听力偏难,出现了一些超纲词汇。诚如本系列教材编者前言中所总结的,《新编大学基础英语》系列教材注重听说,结构灵活,易学易练,情景真实。在音乐院校大学英语应用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这样的教材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的良好依托,实现了在欧洲视角的英语学习体验中与现时世界接轨。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4](英)戈尔茨坦Goldtei.,格雷Gray,L..《新编大学基础英语》改编组,新编大学基础英语综合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