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杂志首页 >> 精品导读 >> 正文

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8年4月24日 浏览:80次

【摘要】从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大学生面对火灾的应急行为及大学消防教育现况等方面,对当前高校在消防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现实可行的改进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消防;对策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传承者,一直以来都是各种安全教育特别是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接受群体。各级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大专院校进行消防安全硬件建设和消防安全教育。然而,在工作中发现,大学生作为“准社会人”,在火灾预防、火场逃生及扑救火灾等方面的意识和知识都比较淡薄和匮乏。

1国内大学消防安全教育现状

11大学生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主要有三个方面特点:一是体能和身体素质较好;二是心理成熟度较高;三是认知能力和技能学习能力较强。这些身体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乐于接受消防安全教育并能够快速掌握基本的火灾预防与逃生自救知识之外,更可能具备在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参与灭火与引导他人疏散逃生的能力,从而控制火情的发展,成为减少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的“功臣”。

12大学消防安全教育情况

早在1995年,国务院发布的《依法行政纲要》中首次提出,消防教育要纳入各级学校的教育之中。各中小学校、高校及中等院校要结合本学校特点,适当地安排消防教学内容。[1200159日的《关于“十五”期间消防工作发展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把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到学校的素质教育中去。[22017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3]加强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特别是实战化教育迫在眉睫。可是,纵观目前国内高校的消防安全教育,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对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高校并未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年度教育计划中去,甚至教职工自身对消防安全知识的储备也不足。学生们并没有意识到危险就在身边,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有受安全教育的机会。二是学校训练器材与场地保障不力。受经费制约,部分开展消防安全教育的高校,没有配备与教学相一致的装备器材、救援工具等,课程枯燥乏味,其教育方法与方式也局限于书本,弱化或根本没有实际操作,即使定期组织户外练习,训练器材与场地也难以达到标准要求,往往只是简单操作灭火器,学生没有兴趣深入学习与练习,更谈不上如何熟练使用基本的逃生工具与灭火器材。三是技能和实战经验的脱节。火灾往往是突如其来的,这种时候受灾者的行为往往是条件反射。平时参加过消防演练训练的学生有较好的条件反射,所以能够更好地应对火灾。反观多所高校的消防演练,火情演练敷衍走过场,消防演练的数量与质量未达标,没有形成在消防演习之前宣讲相关知识,演习中依据《灭火逃生演练》组织秩序,演习后进行反思总结等切实贴近实际火场环境的整套高效、仿真的逃生自救演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实践场地,不能学以致用,大学生在火场的应变能力和自救能力难以得到实质性提升。

2大学生在消防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21对火灾危害的警惕性低

笔者每年都要处理多起由于大学生在寝室、教室内违规使用“热得快”等大功率电器引发的火灾,通过调查这些火灾发现,大学生意识不到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设备的危险性;意识不到如果扑救不及时,火灾将引发很大的灾难;意识不到在火场中不及时逃生,将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20121225日凌晨3时许,合肥市蜀山区“头发乱了”理发店突发火灾,烟气和火焰迅速向二楼的“晨光旅社”蔓延,该旅社当天晚上住宿有7名在校大学生,这场火灾造成了其中的3名大学生死亡。晨光旅社老板在讯问笔录证实,火灾的初起阶段,他曾挨个敲打旅社的房门通知大学生们发生了火灾,可是住宿的7名大学生无一人逃生,个别甚至抱怨其敲门声吵醒他们的美梦,最终,这场过火面积不足20平方米的火灾造成7名大学生34伤的惨烈后果,3名大学生的死亡原因均是由于未及时逃生,吸入过量有毒烟气窒息而亡。此案例可集中体现大学生们面对灾难,其知识储备与应变能力的不足。对火灾危害的防范意识不足带来了三个恶果:一是不愿意学习火灾预防知识。觉得这些知识不重要、没必要,当然不会花时间留意或者学习;二是无法消除身边的火灾隐患甚至制造火灾隐患,无形中往往成为了火灾的“始作俑者”;三是发生危险时不及时逃生。“无知者无畏”、“身处绝境而不自知”。

22灾情突发时的心理承受力和应变能力差

火灾初期阶段,影响人员疏散和逃生的重要因素取决于快速反应能力,包括受灾者对突发火灾的心理承受能力,对火灾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对火灾警报的反应以及对逃生自救的熟悉程度等。在烈火和浓烟的环境中,受灾者会表现出高度紧张、极度恐惧和急切求生等心理和行为。火场中的惊慌状态,往往使人不能自控,失去理智,导致判断失误、报警不及时、逃生方式不合理,有人甚至因惊吓而死亡。因此,在火灾现场保持镇静,克服恐惧心理,用理智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就显得特别重要。大学生群体俗称为“象牙塔中的人”,这一称呼形象了反映了大学生受保护普遍过度,遇见突发情况容易惊慌失措,失去理智的特征。在火场中的这一特征极大地降低了大学生成功逃离火场的可能性,再加上本身的逃生经验不足,对于身处火场中的大学生们,无异于雪上加霜。

23消防安全知识储备少

火灾的发生和发展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一特点使火场情况变得愈加复杂,若缺乏相应的消防常识和逃生知识,处于火场中必然危机重重。研究发现,火灾中造成人员伤亡的往往不是灾害本身,而是由于受灾人缺乏自救常识,错过了逃生机会。大学生的消防安全知识是极度缺失的,位于合肥市蜀山区的几所高校,每年仅对刚入校的大学新生开展一次消防安全教育,这仅有的一次还是穿插在交通安全教育、防盗教育等安全教育之间,不足半个小时。消防安全教育的缺失在大学生身上集中体现为:(1)不懂如何预防火灾;(2)发生火灾时惊慌失措,既不会逃生,也忘记报火警,更有甚者连火警电话都不知道;(3)火灾发生时只顾自己横冲乱撞,没有人引导与指挥,因此造成拥堵,从而导致更大伤亡和损失;(4)不会使用灭火器、消火栓等简单的消防设施扑救初起火灾。实验和实践证明,火灾中大学生所表现出的行为多属于被动的本能行为,造成这些行为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灭火、逃生和自救的知识。

3教育对策与措施

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现状有待改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规定:教育、人力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有关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培训的内容。[4]大学校园的消防安全教育应注重采取各种措施,提升大学生对消防安全的积极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将消防安全教育作为一项根本性、常态化工作来落实。

31将消防安全知识列入大学课程

将消防安全知识列入大学生必修或选修课程,一方面强制性地要求大学生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大学生对消防安全知识的兴趣度和学习积极性,进而自觉自愿地完成消防知识的更新和升级。学校应将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纳人日常教学内容,使学校的消防教育实现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教育部门、学校、消防三方要建立长效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合作机制和协作机制,密切配合,合作组织开展各种消防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丰富消防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趣味性和实效性,适时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教育论坛或举办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讲座,促进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让广大师生共同参与到消防安全中来,共同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火灾防范意识以及发生火灾时的自救能力。

32以震撼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由于互联网虚拟技术的快速普及和飞速更新换代,现代大学教育已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模式,大学生对实施传播方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阿凡达到OculusVR,虚拟现实技术经过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演变,再一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5]未来可基于VR虚拟现实技术,通过火灾现场再现和案例教学等震撼性视觉、听觉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消防安全知识水平与心理素质。传统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采用理论授课的方式进行,听课者虽可以有效掌握火场紧急疏散逃生的技能知识和消火栓、灭火器的种类及用途等一些消防安全常识,但遇到突发火灾,很难快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况关联起来;消防疏散演习的“实践性”虽弥补了授课的“理论性”,但因其为“群体性”活动,缺少了个人“针对性”教育。VR虚拟现实技术则弥补了上述所有的不足,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超高的仿真性,能让体验者真实地感受到火场的残酷,并按照画面提示,拿起湿毛巾、弯腰、靠墙,自行寻找“生”的出口,“真实”学习火场逃生技能,“零距离”体验火灾事故现场,感受安全事故的教训,从而时刻在心中敲响警钟。

33组建消防训练营

《中国消防志愿者行动实施意见》指出,高校要加强消防安全教育,组建大学生消防志愿者队伍。高校可充分调动各项资源成立消防训练营,确定组织目标、组织架构和组织文化,并建立训练学习体系和志愿服务体系。通过训练营对大学生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及消防技能培训,组织消防安全知识竞赛、火灾逃生演习等活动,促进他们知识技能的提升,使消防志愿者队伍逐渐成为校园安全的守护者、校园秩序的维护者、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者。[6]提高大学生群体中消防安全员的比例,对其中体能及心理素质较好的大学生,组织他们与消防部门专业消防员结对训练,实物实景模拟训练操作,让这些标兵大学生成为灭火技术能手和消防安全榜样。

4结语

大学生作为受教育水平较高的特殊群体,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其消防安全知识水平、对消防安全的态度及行为直接影响着高校校园的安全,也间接影响着全社会的消防安全。探究新形势下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探求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助于高校完善安全教育机制,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方式,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消防安全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Z].国发〔20041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意见[Z].国发〔200615号.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M].北京: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2008

5]刘丹.VR简史一本书读懂虚拟现实[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3

    [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国消防志愿者行动实施意见[Z].2008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