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的作用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其次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就业指导中的作用,最后指出了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即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创新创业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并重;培养有担当、有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与时俱进,合理利用网络技术。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心理调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高低,对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是不言而喻的。高校毕业生在面临就业问题时,学校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向大学生传输有关就业方面的知识,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学生以更好的心态迎接即将到来的就业压力,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毕业生的道德品质。高校一些毕业生在面临就业竞争时,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了自身知识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上,放弃了提升自身道德品质,成了能力与道德反差巨大的“高低人”。导致在竞争岗位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不真实、假资料、诚信缺失、没有礼貌、大学毕业后不偿还助学贷款等不道德行为。所以,应该引导学生制定符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高校毕业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价值观,使其形成爱岗敬业、尊重职业及无私奉献等精神。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自己,找准就业定位。从目前来看,大学生就业定位不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三观教育、诚信教育等多项内容,报告会、座谈会、团课、社会实践等活动会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方向,使其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也能让学生认识到真实的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1],找准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有效促进各项基本就业政策的实施。由于我国大部分高校毕业生缺少社会责任感,不重视国家或地方发布的一些就业相关的政策法规,也不了解其中的社会思想或引导的作用,更加注重其岗位存在的回报价值,而且对其就业岗位的奖励或功利比较关注。同时,更加注重自我利益、环境利益、物质利益,在这一部分毕业生的影响下,导致一些政策法规无法实施,导致学生对就业岗位的不良选择,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这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不利于为社会主义培养接班人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因此,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带动一批又一批新的大学生就业者积极工作,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下,无论是在就业层面上还是在创业选择上,都会给刚毕业的大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因此,不管是就业岗位竞争的失败,还是创新创业的失败,都会使一些高校毕业生的心理出现各种各样问题[2]。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具有一定的心理调适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高校毕业生形成积极、充满正能量、乐观、上进等态度,而乐观的人生态度可以体现出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热爱。这种乐观的态度可以战胜挫折与失败,使大学生能在曲折中前行,脱离人生的艰苦与困境,迎来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能使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正确认识自我、充满正能量的人生价值观,从而可以消除对人生的消极评价、生活毫无希望的不良思想。另外,可以使高校毕业生对以后的人生道路,充满了希望和自信,不断增强抗挫折能力,坚持勇于拼搏、不断创新、不断展现自我,从而形成坚韧不拔的工作精神,使自身通过不断的努力,享受更好的生活和更温暖的阳光。
(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正确、合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境界
在社会实践中,体现出的个人状态、自己与别人、自己与社会、自己与环境等关系,这些关系的整合就是人生境界。第一,学生的学习、日常活动等都是围绕人生境界所展开的。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竞争或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与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有效摆脱就业岗位竞争过于激烈所产生的压力及创新创业失败带来的挫折。而人与人交往关系的和谐,也可以有效舒缓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或创业过程中所产生的焦虑感、紧张感,并且可以有效消减就业或创业失败所产生的压力、自卑等心理冲击,还可以不断地通过分享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正能量,使自己得到可以持续发展的力量,并且还可以在就业岗位激烈竞争中或创新创业的艰辛中,相互关心、相互体贴、相互帮助、相互进步,形成良好的竞争友谊。这有利于2018年1月增强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第二,自己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可以表现为社会对自己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另外,自己也要积极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主动融入社会。但个人与环境关系可以直接影响个人对就业环境位置的倾向。例如,某区域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非常好,同时,也非常符合人的居住。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更容易吸引人,使所有人都比较向往。但是,有的人已经处于就业岗位中,对岗位区域环境并没有什么选择,但不能因为无法改变自己岗位的区域环境,就自暴自弃,对生活失去乐趣。反而应当不断地适应岗位环境,先要放下自己的心理负担,之后再不断地努力改变环境、适应环境、逐渐发展生态环境[3]。所以,要从不同角度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高校毕业生的心理特点,并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大学生就业“保驾护航”。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收集的信息,可以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消极情绪进行有效疏导,采用正确方法进行心理调节,促进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或创业竞争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或保持良好的心态。例如,在就业岗位竞争激烈或创新创业的努力奋斗中,应当适当调控与发泄情绪,通过不断的自我鼓励或暗示、视觉或注意力的集中、精神状态的安慰等方式进行调节。另外,也可以变换周围的环境,通过朋友之间的相互激励、沟通,适当的劳逸结合等来缓解自身的压力,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高校毕业在就业或创业中调节心理状态,达到最理想、最好的就业状态。
三、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教学内容的丰富程度和质量的高低,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与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现实需求相适应,增强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时代性,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具体而言,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应该融入世情、国情、社情和就业形势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准确进行就业定位[4]。譬如,有些学生在就业时倾向于公务员、事业单位、央企、国企等工作,但许多学生花大量时间,经历孤注一掷,最后结果不甚理想。这时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辅导过程中,就可以为学生宣传一些国家政策,例如,报考选调生、“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引导学生去找其他类型的工作。这样也能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并重
从当前的现状分析,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正确看待就业压力,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还应该鼓励大学生创业,通过一些创业教育讲座和名人访谈等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开发他们的创业潜能,进而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在引导教育中还不能放松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就业指导中应广泛开展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因为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的心理压力也会变大,如果不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很多学生就会产生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在就业指导中,学校可以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定期开展一些关于大学毕业生心理调适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三)培养有担当、有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
教师在就业指导中起着引导和带领的作用,这就对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需要教师自身有足够的“能量”,有可以让学生学习和崇拜的方面,这样才能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有“说服力”。因此,在就业指导教师的选聘和培养上,高校要注意从政治、专业和心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进而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可以通过加强与其他院校的沟通和交流,创造更多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在提高教师思想政治水平的同时,将更多案例和经验分享给学生,培养更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四)与时俱进,合理利用网络技术
目前,教育方式的多样化也使人们有种“眩晕”的感觉,但如何在新的环境中适当、适时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则是在教育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利用网络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线上调查、网络心理辅导咨询、论坛等方式来实现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同时,学生也应该充分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水平方面的觉悟,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将知识能动的“吸收”并“消化”,使知识转换成在就业过程中需要的能量。
四、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学生形成良好心态的前提。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合理整合社会资源,组成多元化的就业指导体系。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就业中的指引作用,需要社会各方、各主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进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高高校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游刃有余地应对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俊峰.试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5(6):113-115.
[2]彼得•德鲁克.创业精神与创新:变革时代的管理原则与实践[M].柯政,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
[3]赵旭阳,周永杰,任春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13(3):295-296.
[4]孙连海,李洪伯,闫秀清.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