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班级心理教育原则和方法
【摘要】在我国不断推行新课程教育体制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初中学生的心理教育情况已经引起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比较活泼好动的年龄段,传统的心理教育模式已经无法完全适用于现代初中心理教育的发展。“班级心理教育”是一种创新型心理教育模式,将其与初中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已经成为了初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对初中学生实施“班级心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关键词】初中;班级心理教育;原则;方法
前言:
“班级心理教育”是一种创新型心理教育方式,其主要的应用原理是将一个班级作为一个整体单位,班主任作为主要的教育主体,全班的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主要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不仅有利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还能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素质教育在初中阶段的渗透。因此,初中班主任应该充分意识到“班级心理教育”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充分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班级心理教育”的原则
1.1全面性
“班级心理教育”是以班级作为教育单位,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其面临的对象是班级的所有学生,这样的心理教育方法在很大的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下对学生个体或者较少数量学生开展心理教育的不足之处。在开展心理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应该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意识,不能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存有任何歧视心理,更不能差别对待一些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
1.2计划性
在初中教育体系当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主要负责班级的整体管理工作,这样的工作职能决定了班主任应该在“班级心理教育”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所以,班主任在开展“班级心理教育”活动之前应该对整个教育活动进行严密的计划,将很多现实因素充分考虑进去[1]。在进行“班级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选择设计合适的教育活动,使与班级相关的元素能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1.3针对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年龄较小,一般不超过16周岁,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其定义为少年时期或者学龄中期,是学生向青年过渡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不仅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渴望独立[2]。另外,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的形成阶段,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心理状态设计“班级心理教育”活动,这样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心理教学效果。
2对初中学生实施“班级心理教育”的方法
2.1集体教育
集体教育是“班级心理教育”的基本方法。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学校不仅应该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各个学科的教师还应该充分挖掘本学科与心理教育之间的结合点,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渗透心理教育的内容。例如,语文课程中包含很多具有德育作用的课文,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数学学科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集体教育模式下,不仅应该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初中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导作用,并在开展日常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召开班会、周会等形式为学生进行集中心理教育。
2.2心理辅导
初中学校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心理健康教师,语文教师、政治教师等与心理教育具有交叉教育意义的任课教师可以担任心理健康教师。学校可以定期为学生开展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或者其他实践活动等形式,并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3]。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交流与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初中班主任也可以利用班会时间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比赛,并评选出“心理健康知识小达人”。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共同完成心理健康主题的黑板报、手抄报等,使学生能在这样的活动中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接受教师提供的心理辅导教育。
2.3心理治疗
如果班级中存在具有心理障碍或者其他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应该采用积极的方式为其提供治疗。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可以与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交流,并站在平等的角度考虑学生的感受,运用专业的心理教育知识帮助学生分析心理问题,为其提供一些解决建议,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建立一个心理交流信箱,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问题写下投入信箱,不用署名,班主任定期来收信,并分别回复学生的来信。
3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初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其采用“班级心理教育”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初中班主任应该充分意识到“班级心理教育”模式的教育优势,并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采用集体教育、心理辅导以及心理治疗的方式为学生开展心理教育活动。通过本文对初中学生实施“班级心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展开的一系列研究,希望能为提高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闫凤云.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学生自尊品质的培养[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6,30(04):80-84.
[2]安同和,霍金英.心理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使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7):49.
[3]党国金.浅谈心里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使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