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业对普通话水平等级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特别是一些与语言相关的特殊行业对普通话的等级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方式的出现,高校普通话教学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以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从普通话机辅测试背景下探讨普通话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
【关键词】普通话;机辅测试;教学改革;提升
1普通话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以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普通话作为所有专业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开设1学期(18周),2学时/周,总计36学时。目的在于适应学生的就业需求,帮助学生提升普通话口语水平,顺利通过普通话等级测试。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地处云南西部地区,从方言区划上属于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区,而普通话的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与北方方言区同属一个方言体系的云南人,原本学习普通话的难度应该不大,但实际上因为云南26个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地民族、社会分布状况,使得云南方言变得比较杂糅,普通话机辅测试过级率不高,而在具体的普通话教学过程中又会因为教师,教学资源和其他的一些因素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2普通话语音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方音影响,教学难度增大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所招收的学生90%以上为云南省各地州学生,且大部分学生来自偏远贫困地区,在先期的语言习得过程中,云南方言作为母语长期使用之后,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语音习惯,学习普通话时就夹杂了大量方音,加之过去教师语音水平有限,所以大多数学生语音面貌并不理想。例如:云南红河方言中将“üe”发作“ie”,“月亮”读作“夜亮”;临沧方言中将“ian”发作“in”,“yüan”发作“yun”玉溪方言中将“gou”发作“ou”。除此之外,长期的语言习惯也会把一些方言词带入到普通话语音系统中。例如:“汉子”(丈夫),“婆娘”(妻子),“钵头”(碗),“款”(说),“板扎”(很棒)等等。像这样的方言词不同的地区还有很多,由于平时使用方言在生活学习中进行交流,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就自然的把这些语音和方言词带入普通话语音当中。这在普通话教学中就必须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语音特点给学生做方音辩证,这给普通话语音教师教学增加了难度,云南籍的教师尚可明确部分地区的主要方音和方言词,但对于外省的教师没有云南方言基础,就很难就某一地区的方言特征做出辩证。
2.2教师及教学资源不足
根据要求,普通话语音教师普通话等级必须达到一级乙等,并参加过相应的口语教学培训,目前我校符合条件的教师共12人,其中坐班教师4人,只有8位专职教师。12名教师除专业课程外还要承担我校普通话、教师口语、演讲与口才等相关口语课程,平均每学期承担我校2000人次的口语语音教学。显而易见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学人次多,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很难做到帮助每一位学生进行方音辩证。学校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口语水平,于2014年耗资近百万新建了普通话模拟测试与实训室,购进了科大讯飞的在线学习软件,这套软件分模拟测试和在线学习两个板块,学生可以通过模拟测试测查出普通话发音过程中声韵调方面存在的不足。根据评测报告中指出的声韵调不足,学生可以进入在线学习的板块在基础语音学习中,针对自己语音的缺陷进行录音比对学习,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改正语音中存在的缺陷,得到快速的提升。但目前我校的普通话模拟测试与实训室仅有100个测试实训机位,而每个学期近2000人次的学习任务远远超过了实训室的运转负荷,各班只能轮流进行学习,每个班级每个月只能到实训室进行一次学习,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2.3机辅测试人次多、任务重,影响教学进度
近年来,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也随之增长。2017年首次突破万人,普通话的测试任务也随之增加,我校是临沧市第一个普通话机辅测试考点,共有10个考试机位,在不占用学生正常学习时间的前提下,每学期组织考试一次。就2018年3月报名情况看,报名人数突破4000人次,而在考试安排上只能利用每个周末,从四月第一周就开始测试工作。提前开始考试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因为很多班级还没有结束课程就必须参加普通话等级考试,如果按正常的教学进度计划:第一阶段基础语音学习(声韵母4周),第二阶段基础语音学习(声调、儿化、轻声4周),第三阶段朗读短文(4周),第四阶段命题说话(4周),第五阶段普通话等级测试(2周)。从教学进度计划上看,由于考试人数较多,最后两个周的时间无法满足考试量的需求,只能将考试提前到第二阶段就开始进行,这意味着学生还没完成课程学习就必须参加普通话等级测试,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安排。
3教学方法对策研究
3.1按地域进行分班教学
普通话发音会受到地域方言的影响,使普通话语音中含有部分地域方音和方言词汇。虽然云南省的少数民族较多,地域跨度大,但是就大区域而言,各地的方言还是有共通性的,针对于这样的情况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按大区域进行分班教学,例如可按滇东、南、西、北、中五个地区进行分班,师资条件充足的前提下,还可将五个地区进行细划,可到地州、县区、甚至到乡镇一级。然后由专门的语音教师针对于这一地区的方音特点做方音辩证教学,这样的教学安排来自同一地域的学生语音中存在的缺陷大致相同,由专业语音教师带领学生做方音辩证,能有效地针对语音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提高,解决了以往教学过程中既要兼顾各地方言而教学时间又不足的问题。
3.2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语音教学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程教学,这需要专业的语音教师带领学生做方音辩证。要求教师既要能够听出学生语音中存在的缺陷,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所以我校现有的12名语音教师中,有2名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10名云南省普通话测试员,长期的语音教学工作和普通话测试工作,使我们的教师能够很好地分辨普通话中的方音,再针对不同地区的方音缺陷进行纠正和提升,是一支教学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但目前我校的语音教师人数配备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较多的学生人数给教师带来了较大的授课压力。超负荷的课时既会影响教师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到语音教学的质量,我们试从以下途径来建设完善一支专兼结合的语音教师队伍。引进一批专业语音教师。引进拥有普通话等级水平一级乙等以上的语音教师,参加语音教学提升培训,合格后担任教学工作。培训一批其他专业教师。可以选派一批语音面貌较好的其他专业教师参加省语委举办的语言能力提高班,合格后担任教学工作。外聘一批行业兼职教师。因地制宜,外聘一批语言相关行业的兼职教师(如电台电视台播音主持、话务接线、新闻发言),培训合格后担任教学工作。
3.3建设、开放语音实训室
现有的普通话模拟测试与实训室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只有再建语音实训室1~2个,增加模拟测试实训机位100~200个,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课内实训机会。在此基础上还应将模拟测试机房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课时安排选择相应的时间段到实训室进行在线学习。
3.4调整教学模式
在现阶段不能增设普通话语音测试机房的前提下,作为语音教师应根据学生考试的需求对教学模式做出及时调整。按过去的授课模式,第一阶段授课计划刚刚完成,学生就将进行等级考试,那么学生对第二至第四阶段的发音技巧、考试技巧可以说毫无掌握,所以在考试过程中往往成绩都不理想,没有发挥出本来的水平。对此我们的教学模式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不再像以前一个阶段一个内容,而应该在每一个阶段进行一个循环学习。过去:第一阶段基础语音学习(声韵母4周);第二阶段基础语音学习(声调、儿化、轻声4周);第三阶段朗读短文(4周);第四阶段命题说话(4周)。现在:第一二三四阶段(声韵母1周+声调、儿化、轻声1周+朗读短文1周+命题说话1周)。这样每个阶段训练的内容循环反复,能够强化过去每一个阶段的学习训练内容,不会出现学到最后忘了最初的情况。同时也能让学生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就了解普通话机辅测试的所有项目和内容,这能让学生缓解临考的紧张心理,提高测试成绩。当然教学模式的变革会给学生带来很多实际的收获,能在各个阶段不断强化、不断提升,如果能够更好整合考试资源,在原先的第五阶段再进行测试相信学生的普通话过级率一定会有显著的提升。综上所述,机辅测试背景下的普通话教学任务非常艰巨,我们需要从师资、硬件、教学、教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才能有效提高普通话语音教学的质量,才能够帮助更多的学生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
【参考文献】
[1]赵卫华.临沧汉语方言词汇系统研究[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2]赵卫华.临沧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比较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3]刘燕.云南人学习普通话语音的难度等级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