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人员管理制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高效课堂是当下高职课堂探索的新课堂模式,本文立足高职课堂旅游政策法规课程,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将导学案与小组合作等教学手段融入高职课堂教学,初步探索高职层面高效课堂的模式。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组合作;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在高职课堂中要实现高效课堂,就要利用教学任务的安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90分钟的课堂里,实现教师教学效果的高效,学生知识获得的高效,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一、实现高效课堂的途径
(一)导学案为先导。导学案的使用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具有全程性、全时性、全员性的特征。课前、课中和课后的高效,就要通过任务为索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导学案在课前部分保证学生课前的先预习,熟悉导学案,根据学案的指引,探寻问题,捕捉知识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上再利用导学案进行知识的重建,注重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引导师生之间的讨论互动及交流。课后利用导学案进行问题的回访。导学案的设计需要注重问题性、层次性和开放性。问题性体现在学案的设计要以问题为主,通过多个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索,学生的学习就是知晓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推进课堂前进。层次性指的就是导学案中的问题是层层递进,逐层推进,由浅入深的,一环扣一环才能有逻辑,利用学案而非教师传授推动整个课堂。开放性指的是导学案的问题并没有唯一答案,以开放性问题为主,通过学生的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保证学生的参与度。
(二)小组合作为核心。高效课堂讲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而小组合作法正好可以达到此目的。通过小组合作法,小组的成员通过每个人的参与来完成课堂的学习任务。小组合作不是无序的自由组合,分组要做好优差搭配,否则会导致尖子生一组,差生一组两级分化严重,教师则要根据班级的学生成绩进行分组,保证每组4个人,里面包含1个优生1个差生2个中等生。任务分配要合理,小组合作有一定的自由性和空间性,给予学生很多时间去自学,但是往往会使很多学生浑水摸鱼,将学习任务推给小组的某一个人,导致最后学习效果差异水平大。根据分组,每个组固定一名组长,负责带领这个小组学习,另外3名,一名负责统计大家讨论结果,两名负责收集资料,责任明确。教师引导监控。教师是主导,通过设计导学案,编排课程中课前中后的不同教学任务,在课中可以给学生提供有利信息,为其理清线索,做到掌控教学秩序适时启迪思路,引导学生探究,有效控制课堂教学进度,而非满堂灌的讲授知识点,课后通过导学案课后习题的完善,评估教学效果。
二、以旅游法规课程中《导游人员管理制度》一课为例
(一)课前下放导学案。课前,利用蓝墨云班课App平台上已录制完毕的微课《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自学,完成导学案部分课前习题:什么是不可抗力?导游人员义务有哪些?自学核心知识点。
(二)情境导入引发思考。课程的导入引入案例,创设情境,此案例是前六章都有所提及的“不可抗力”这一旧知识点,是以一个事件作为主线,探讨可能发生的若干个假设情境,引导学生探讨,深挖知识点。给予一个情境:“导游人员小王带领团队前往九寨沟旅游,5月2号由于暴雨山体滑坡导致路面塌方无法前往景区,征得游客同意,报备旅行社后更改了旅游行程,将九寨沟换成了黄龙景区。此做法是否合法”。此案例直击本章新知识点导游人员的权利,同时又回顾了第二章旅游合同的旧知识点。对于导游人员是否可以更改旅游行程,在导入部分促使学生进行探讨。最终得出结论“按照旅游法规的相关规定,旅行社因不可抗力所导致的违约,旅行社是可以免除责任的;但是因旅行社或导游擅自更改旅游线路而遇到不可抗力所导致的违约,那么旅行社要承担违约责任。”这一案例让学生回忆前两章的内容,并在后续给予情境编写,推动学生的探讨。此时这个案例就是一个锚,围绕这个锚,开展整个课堂教学。
(三)任务驱动串联全课程。后续设计的任务全部围绕情境,根据以上案例提出假设引出3个任务,学生分小组合作,探讨每一个情形的解决方案。设计的任务是由简到难的。任务一:假设此次带团出行,山体滑坡,小王带领的团队遭到影响,其中两名游客受伤,其他游客出现滞留。第一,小王应该如何处理?第二,其中团队里有外籍游客,在事故中走失,应该如何处理?任务二:假设按照行程单,本应该5月1日前往九寨沟,但是因为导游的疏忽,耽误了半天行程,导致团队2号才从成都出发至九寨沟,遇泥石流。第一,此时还属于不可抗力吗?第二,旅行社与导游应该承担责任吗?任务三:如果路面并未出现塌方,导游小王以此为借口,更改了行程,更换景点,并要每名游客补200元差价。第一,此时导游人员行为是否违规?第二,违反了那些规定?第三,应该被如何处罚?以上三种情境变形引出的3个大任务和7个小任务都是第一个情境的变形,紧扣知识点《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相互之间有紧密的逻辑联系。课中给出这些任务,让学生一一进行讨论和探讨,最终学习新知识点导游人员的义务,导游人员的扣分处罚制度,区分不可抗力情况的处理,同一案例假设条件的变形,对比情况的处理方法和权责的判定。此过程,教师只用在前期设计好任务,任务呈现在导学案上,注意任务之间的关联性,不用灌输知识点,将课堂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教师引导探究。根据以上任务的设计,学生以四个人为单位划分小组,进行小组协作,共同完成三个大任务和七个小任务。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这一环节先给予时间让每位同学自己寻找答案,之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保证每位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过程。由于任务是环环相套的,并且具有一定的深度性和灵活性,讨论的过程当中必然会存在争议。所以,每一组需要委派一个组长,控制好协作学习的进程,保证平均5分钟能完成一个大任务,遇到争议的地方,组长拿捏轻重,作出决策。引导过程中教师进行合理指导,指导他们迁移前面章节知识点,启发不可抗力的条件,但不直接给出答案,促使学生自我探究。建立比赛机制,激活课堂,每个小组对大任务探寻后进行抢答,这些任务的答案是有争议的,引导各组进行辩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环节通过自我思考和与他人的讨论,能达到思维的碰撞,促使学生自我学习。教师只需要静观其变,在学生有疑惑的地方给予点拨,控制讨论进度。针对进度过慢的组别,进行引导和提示,推动学生自学,进行启发性教学。
(五)效果评价。最后一环节,针对每个小组的情况进行师评和互评,每组派组长来评价其他各组的情况,利于学生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懂得倾听他组观点,同时了解各组间的差距,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经实践,将导学案和小组合作法融入课堂之中,对于高效课堂的实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的掌握以及合作沟通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对于老师教学过程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立.重构高效课堂[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6
[2]袁景云.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现状及优化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卜彩丽,孔素真.现状与反思: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评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6,2: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