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杂志首页 >> 精品导读 >> 正文

知行合一理念下教育技术高职课程改革思路初探

发表时间:2017年11月28日 浏览:66次

【摘要】调查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境况,紧跟就业需求,从就业趋势、工作属性、课程实践等多方面重新探讨高职课程改革,也从不同角度提出有效的实施改善建议。

【关键词】知行合一;教育技术;课程改革;高职

1 前言

随着时代的信息化大发展,众多行业在人力资源配置上更加严格和规范,许多从学校走出的学生在就业方面面临更大的压力。很多工作岗位都要求应聘求职的学生应该做到专业理论储备与实践技能双达标,但实际上很多人无法做到,从而形成就业选择的真空状况。当前社会的发展如此迅猛,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来服务社会。这就需要众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实时保持知行合一,既要在有限的求学阶段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相对严谨的学科操作技能,只有完成理论思想与实践操作的同步提高,才能真正适应社会发展节奏,满足社会的应用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在课程方面存在知行不统一的情况,需要下大力气开展课程改革,重视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化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2 “知行合一”理念阐述

“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提出,可追溯到我国明代,由著名的教育家王守仁做出重要的观点声明:知行合一并进。很多情况下,知行之间的关系是充满辩证色彩的,要想对某个学问加以掌握,就需要在了解知道的前提下加以实践验证,通过必要的行动操作能够为自己所用,才可以称得上已经掌握的学问;不然,若停留在简单的了解知道的阶段,就无法做到真正获取知识。近代社会,教育大家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意图进一步强调学和做统一协调的重要性。教育的成功要素中,学和做这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将知识的学习放在大量生活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展开尝试、实践、验证,从而形成彻底的教育。

“知行合一”的思想表明,高职院校作为教书育人、为社会提供可用人才的机构,应该重视强化和变革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模式。结合当前高职教育技术专业的具体学科部署,“知行合一”的内涵可以进一步展开阐述:首先,要强调加强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其次,应该重视在强化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培养健康积极的个性人格。

从后一层意思可知,人作为个体想要在社会中不断融入和发展,就需要有健全的思想、健康的心态、完善的个性等。只有搞好知行之间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些人才的“知行合一”标准为:健康积极,个性完美;教育技术理论扎实,技术应用基础牢固;可独立作业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坚持学习、不断充电。

3 教育技术高职课程改革体系建设

知行合一重在体现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掌握社会需求点,建立有效课程与实践双线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更快地提升能力。对于教育技术专业学生而言,能够充分认清专业发展前景,理清专业技能,才是适应社会需求的根本前提。同时,应该积极更具学校学生的就业统计状况分析,制定更有效率的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

课程体系 通过对所在地市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信息的统计,可知现阶段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1)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择业目标不能总放在学校;2)更多的毕业生可进入IT企业任职;3)工作性质更加多元。基于这些结论,可将该专业的就业机构归为五大类型:课程教学、教学资源管理、信息环境建设、企业规划培训以及软件开发等。对照这样的五大就业方向,可以相应地确定必要的核心课程组,同时在每组确定基础课与专业课两种层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应该体现人性化,能够便于学生掌握专业情况,理清课程关系,同时向学生展示脉络清晰的专业课程、实践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课程体系中应该注意,加强从技术层面对专业课程的归类,确定所有课程是否能够自成一脉完成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如果内容不突出,应该及时补充,并将其中的不确定课程剔除。同时,应该积极设定培养目标,并将整个能力结构要求设计成动态化的对象供学生参考。

实践体系 教育技术专业的总课程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实践体系,这一体系是确保能够将所有专业知识实现“知行合一”理念的关键,其地位不可替代。良好的实践体系既能够快速有效地完成知识与技能的对接,也能够促进师生交流,完善健全学生身心发展。通常情况下,合理规划整个高职院校教育技术专业一到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过程,建议整理各阶段技能要点包括整个课程组信息,实时对接社会需求,建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在实践体系的保障方面,可以积极落实教学计划监督、服务管理保障、考核评价管理等多方面工作。

在实践体系中,一旦确立明确的实践项目,就应该细化到具体的规模配置上,要求做到项目按小、中、大三种规模来实施,小型项目强调对应基本知识点,中型项目强调对应课程内容,大型项目强调对应课程组课题。实践的周期时间上根据校方的整体教学计划,可控制在前6个学期中加强小型与中型项目的实践,而在78学期则加强对大型项目的实践。所有实践体系中的项目都应该是合理科学的,具有确切的实践结果和考核标准。所有项目的内容应该尽可能贴近市场需求,通过针对化训练来提升学生的自我解题能力。

4 教育技术高职课程的具体改革实施

转变思想观念 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育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中作用无法替代。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对“知行合一”的认识要深入透彻,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的知识结构要严谨标准,同时应重视以学生为中心,既要让学生学习知识,还要让其学会如何做人,并引导大家思考“whatwhyhow”等问题,增加对社会就业需求的敏感性。

专业课程加强理论与实践改造 “知行合一”理念就是要求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行为完成结合。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就业兴趣、趋势、各行业形势、各工作性质,建立更加明确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其次,积极整理各个知识点,用知识串联法加强知识点的联系梳理,从而不断掌握各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领。最后,应该能够将各种理论转变为项目化的问题设置,并且面对项目时能够形成有效的思考解决思路,实现对自主能动性的引导激发。

课改的评价创新 传统的课程评价往往是对静态化的变量进行跟踪分析调查,但这样的效果并不是最好的,不能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匹配。当持续遵循“知行合一”理念后,围绕学生建立更加明确的评级标准,运用多样化的评价策略,才能更有效率。一般而言,对实践项目的教学评价包括项目操作经验、项目完成心得、项目设计经验以及文档管理等。

5 结语

“知行合一”的理念,应该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技术专业实现课程改革的核心。高职院校想要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应积极开拓思想,重视市场就业需求,不断反馈校方的课程改革内容。课程改革应该重视对应的师资力量的建设提升,加强对其培训再教育;同时应该从专业的角度回溯课程改革思路,潜心研究专业课程,相信高职院校的教育技术专业一定能夠在“知行合一”的理念驱动下完成课程改革,赢得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文静,方法林.“知行合一”理念下的高职文化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以《中国旅游文化》课程为例[J].职业时空,201287):42-43.

[2]王俊祥,顾启元.基于“知行合一”模式的课程改革探究:以重庆文理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改革为例[J].重庆高教研究,2010293):96-98.

[3]何晓冬.五年制幼儿师范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的思路和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