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杂志首页 >> 精品导读 >> 正文

微载体在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年9月12日 浏览:63次

【摘要】兽医临床诊断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核心课,是衔接兽医基础与兽医临床各课程的桥梁。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教学形式,其教学重点仍停留在查症、认症、辩症等相关理论的讲解上,往往是老师一人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不吭声地被动学习,教学效果欠佳。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我们实施了“课前学习微视频化、课堂教学微课化、课后巩固延伸微信化”教学新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增强,师生合作互动,让学生真正做到学到、学会、学懂。

【关键词】微载体;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改革

兽医临床诊断学(veterinaryclinicaldiagnosis)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核心课,是衔接兽医基础与兽医临床各课程的桥梁。兽医临床诊断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多种临床实践技能,故这门课程学习和掌握的好坏,往往会影响学生将来的临床实践工作。知识点多而琐碎,信息量大,加之学生无切身的临床体验,学生容易产生零散枯燥、难记的感觉,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融会贯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微载体”(如微视频、微课、微信等)呈现出趣味生动、实时传播、高效互动等特点,切合了年青人“短、平、快”的喜好,受到了青年大学生的热捧,引发我们思考如何应用“微载体”教好兽医临床诊断学这门课。为此,我们实施了“课前学习微视频化、课堂教学微课化、课后巩固延伸微信化”教学新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主动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明显增强,这不仅使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得到巩固,而且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微载体的内涵和特点

(一)微载体的内涵

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将我们带入一个移动状态下的在线互动时代。手机拥有的掌上电脑功能,方便携带和信息交流迅速等优点,让大学生们爱不释手,把玩手机的习惯和热情带到了课堂中,成为“低头族”,极大地冲击了传统课堂教学。教师如何顺应和适应自媒体时代草根式、无阻碍式、多元化、碎片化的沟通特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与时俱进地帮助学生在一种随时处于“移动在线”状态下瞄准自己的专业方向进行深度“随时随地”学习,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当前,以见微知著的“微载体”(微视频、微课、微信等)引领的高校教学改革应运而生[1]

(二)微载体的特点

1.“微载体”的内容

短小,生动、有趣“微载体”的主要平台包括各种社交网站及客户端,其发布内容的形式呈现多样化的态势,包括文字、图文、图片、视频、链接等多种形式,这种载体不像传统的课堂教育载体能对每一个教育模块或内容进行系统分析,而是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将整体内容细分、使其短小精干,便于学生利用闲暇时间浏览。由于微载体往往以计算机多媒体的形式展现,这样就可以将知识点设计得情景化、动画化、生活化,与传统教学的文字载体、图片载体等形式相比,其形式更加多样,且图文并茂、场景逼真、生动形象,趣味性明显增强。

2.“微载体”传播及时高效

“微载体”是针对课程中某一重点、难点展开,在课程信息的发布、收集、反馈等环节有着传统载体无可比拟的便捷性和时效性,这样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利用零散的时间(例如排队、坐车、吃饭、课间时间等)随时选择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当然,这种动态性和时效性也给兽医临床诊断学任课教师及时分析和处理信息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3.“微载体”参与度高,互动灵活

“微载体”在信息传播的“去权威化”上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这种“去权威化”的信息传播必然会加强兽医临床诊断学任课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老师能将课程实时的前沿信息和课程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能将想法和疑问及时反映给老师,互动即时而灵活,有利于教学相长。

二微载体在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学习微视频化

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安排学生先阅读教材部分章节,然后通过微信或学校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观看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微(短)视频。为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我们设置了答疑讨论区,兽医临床真胆小任课教师或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形成良性的师生或生生互动。为激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我们在学期末会统计整个学期提出问题最多的前五名学生和回答问题最多的前五名学生,给予期末考试成绩的加分奖励。为了监督学生的自主学习,我们在学生阅读教材和观看微视频后,会针对学生所读及所看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小测验,并将成绩计入平时成绩中,迫使学生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对于小测验,我们一般会设置难、易两种题目,容易的题目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就感,难题会让部分学生能提前查阅文献获得挑战自我的满足感,更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二)课堂教学微课化

人类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一般是15分钟左右,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将传统的教师主导的45分钟的课堂,根据兽医临床诊断学讲授章节的特点及学生课前学习的反馈意见,将其细分为几个5~15分钟的微课[2,3]组合课堂,建立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方式。

1.课堂导入

在课堂开始的几分钟的时间内,将本节课呈现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操作规范以简洁文本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其在短时间内形成层次清晰的粗线条知识框架。

2.课堂深入

运用微课临床案例去分析其病因、病机、病性,进一步阐述课堂导入部分所提及的基本理论,细化其可能涉及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在既往的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的微课往往是典型的正治案例,这种类型的案例学生一般给出的答案是大同小异的。但临床案例往往是非典型且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如果给出这样的微课案例,再让学生分析,则学生给出的答案就相差很多,这提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畜牧生产的实际,不能只教给学生标准化的病例语言,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尝试着在动物医院或养殖场动态录制一些典型或非典型案例(尤其是误诊案例)的微视频,通过学生课前观看这些视频,并形成简要的书面小结,课堂上再进行辨证分析。这对学生来说虽然增加了难度,但是这些病例均来自临床实际,以视频的形式呈现,情景真实、带入感强,趣味性明显增加,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都把自己当成是执业兽医,认真地去思考,展开热烈的讨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将其所学运用到畜牧生产的临床实践中去解决问题,为此,我们还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进行情景角色扮演。如讲完兽医临床检查的程序和方案之后,事先安排学生查阅资料,扮演医生和畜主,演示就医诊察的全过程,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提高。

3.课堂小结

在一堂课快要结束的几分钟的时间内,结合课堂呈现的微课案例的具体情况,采用折线图来总结某个或某类疾病的发病趋势,用示意图来总结某个症状或某个疾病的发生原因或发病机理,用表格来总结某个症状的异同点,用相交图来总结某个症状的鉴别诊断要点,用流程图来总结某个临床操作方法的程序或实验室某个检验指标的操作步骤等,引导学生学会从每节课的碎片化知识中凝练程序化知识的能力。通过改良微课(视频)案例式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增强,再也不是老师一人台上讲,学生台下不吭声的状态,师生合作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起到“主导+引导”并重的作用,让学生真正做到学到、学会、学懂。

(三)课后巩固延伸微信化

课后我们通过班级微信群,给学生提供一些国内外与兽医临床诊断学或人医诊断学相关的案例视频、微课视频等来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为了让课程教学与学生未来的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相结合,我们将执业兽医师考试的相关课程考试大纲、历年考试真题分析,兽医临床诊断学各章节模拟试题的分析与讲解发至微信/微信课堂[4],学生可以随时有选择地同步学习。

三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趣味科学化

由于微载体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呈现的教学方式,它避免了兽医临床诊断学传统教学的刻板,将知识点通过临床正、反实际畜牧生产实际案例设计得情景化,动画化,生活化,使课堂的趣味性明显增强。但应注意以牺牲课程知识点的科学性来换取课堂的趣味化倾向;或为了追求微载体的趣味性,而牺牲微课案例与所学知识点的吻合度。

(二)知识能力化

由于微课是讲究碎片化的教学方式,将一个大的知识点分散成一些零碎的小知识点,学生所学的知识呈现碎片化的特点,加上兽医临床诊断学的知识点太多,增加了学生精确记忆的难度。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对知识框架的梳理,帮助学生获得程序化的知识,力争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解决畜牧生产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体验实战化

由于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实践性较强,在教学中使用情景模拟或动物医院实际诊疗案例时,有少数学生过于兴奋,或注重表演,有时会出现课堂纪律短时失控。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临床实践的操作流程,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维护课堂秩序,确保实战体验的有序进行。

(四)考评指标定量化

学生的课前和课后自主学习大多是在业余时间利用网络来学习,有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并没有认真地观看视频,或者不能认真地去完成思考题,有应付了事的情况存在。下一步我们将考虑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尽可能使用量化指标来进行考评,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张宝君,刘静涵.“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探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114-119.

[2]张婷,李希宁,王旗春,.病理学翻转微课堂教学模式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1):53-54.

[3]曹艳梅,于桂兰,贾影.微课堂与传统课堂在《结构力学》教学中的联合应用[J].2017,(10):165-166.

[4]方翼飞.论微信的大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科教文汇,2016,(10):35-36.

[5]李英,张留华.微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微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19):45-46+51.

[6]刘燕,董志珍,周国雄,.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4(27):146-147+171.

[7]王希春,李玉,冯士彬,.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生物学杂志,2016,33(04):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