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健康是“做身体健康的民族”之基础
近日由教育部组织开展的2018年“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不仅拉开了该项活动的序幕,也开启了中国特色健康教育新模式。
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要做身体健康的民族”。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础。
教育部开展“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广泛动员各地积极开展、各校师生主动参加学校健康教育活动,在全国校园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健康教育氛围,大力传播健康知识,使广大师生自觉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教育部历来高度重视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坚持把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全面育人和立德树人的基础,积极做好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不断强化健康教育的“龙头”作用。
一是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构建了各教育阶段相衔接的学校健康教育体系。按照“学科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宣传相结合、经常性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主要载体、相关课程为有效补充的健康教育学科体系;将健康教育纳入“国培计划”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加强健康教育师资能力建设,纳入普通高校公共选修课程体系,推动高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健康教育。
二是加强部门联动。教育行政部门积极与卫生健康、疾病预防控制、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和单位协力推进、共同做好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近年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学生家庭社区四维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中国特色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推进机制不断强化,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生及其家庭关注健康、促进健康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健康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有效提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强化宣传推广。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的通知》,部署在各地各校深入开展“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利用健康教育重要节日和时间节点,设计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海报、折页、PPT课件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素材提供给地方和学校使用。及时总结各地和学校在开展学校结核病防控、高校艾滋病防控、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健康宣传教育等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亮点和特色,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进行宣传报道,为全国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样板和参考。
四是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网络在线课程、慕课、微课等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健康教育学习平台,扩大覆盖面,提升教育效果。开发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跨校学分共享课程“艾滋病、性与健康”,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免费向全国高校学生开放选课。
今后,教育部将把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作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基础性工程,以扎实有效的工作业绩支撑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在以下方面着力:
一是要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完善政策和制度体系。把健康融入所有教育政策、贯穿于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之中。把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修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出台《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研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抓主体责任落实,抓政策标准细化,抓激励约束机制,抓督导评估推进。
二是要以“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为引领,发挥健康教育“龙头”作用。通过开展“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进一步夯实健康教育基础,完善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制度保障、评价体系,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丰富健康教育的载体、形式、途径、内容和方式,提高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健康素养。
三是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推进健康教育数字资源建设。针对学生健康需求,组建各教育阶段健康教育专家团队,开发健康教育教材、教学培训课件、教学图文资料、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开发全学段的健康教育共享课程,增加健康教育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量,拓展“互联网+健康教育”内容供给。
四是要强化部门协作,联合推进工作。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需要专业力量的指导和推动,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参与,通过培养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形成维护学生健康合力。
五是要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发展环境。借助媒体力量和各种平台积极宣传地方和学校开展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推动各地、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增强对健康的认知,推动师生自觉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